第4頁,共6頁 第一第一 ... 23456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1 到 40 共計 56 條
  1. #31
    註冊日期
    2007-08-04
    文章
    277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aipei 101 查看文章
    褚大哥下次帶我特製的

    Sennheiser HD650改耳機線(效果大約跟換喇叭線一樣)

    聲音就會跟音響系統很像.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2591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2592
    :O 這耳機戴上頭去,脖子會不會斷掉阿!

  2. #32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569
    Thanks
    96
    Thanked 45 Times in 2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rone 查看文章
    :O 這耳機戴上頭去,脖子會不會斷掉阿!

    可以躺著聽阿:(8)

  3. #3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2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歷史錄音中的法國管弦樂全景




    這個主題是從受主惟(imp)影響下的陳奕廷先生之大作:法國管弦樂的全景─拉穆盧音樂會管弦樂團1929-1933年之間的錄音 而來的。

    那個法國音樂時代被稱為『美好時代』,這些 193x 歷史錄音真的『有毒』!認真聽了之後,對該時代的音樂徹底投降,對該時代的樂團之合奏功力更是驚為天人,果然是一去不復返的『美好時代』。

    剛剛迷上了丹第的《法國山歌交響曲》,魔戒的夏爾主題曲『大概』來自這音樂的第一樂章,而『風之谷』片頭音樂『可能』來自它的第二樂章。總而言之,好聽地令人抓狂,作曲技巧更是高明無比:單憑第三樂章一開始的音色炫麗,就可以讓音樂中的『音響效果』直接超越了硬體的限制。

    剛好 CASCAVELLE 的瑪格麗特.隆特集與上述拉穆魯全集有共同的丹第《法國山歌交響曲》,深信『詳細比較』乃客觀知識成長之源的我,當然就來個pk大賽:

    同樣的美好時代樂曲,

    TIMPANI 1932 的歷史錄音對上 CASCAVELLE 1934的歷史錄音,轉錄師都是偉大的Morin先生。

    兩個夢幻名團 拉穆魯 對上 柯隆內;

    兩個絕世的指揮家 Wolff 對上 Paray;

    同樣的傳奇女鋼琴家妲黑(Darre) 對上瑪格麗特隆,前者是傳奇的聖桑鋼琴協奏曲演奏版本之祭酒。

    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首先最明顯的差別就是:imp 在概談歷史錄音轉錄說:
    『以我所收藏、Morin先生在各時期相同演奏版本的不同轉錄來比較,音質逐次更顯傑出。對Morin先生來說,母帶本就是他所掌握的,類比重播也必定是他原本就使用的播放方式,故而音質的逐步進化,應該來自類比數位轉換技巧的進步。』
    真的!CASCAVELLE 1934 的音質與細節,比 TIMPANI 1932 實在好太多了!Testment 那張克路易坦與契科里尼的同曲目之錄音效果都比不上它。果然,用 cd 聽歷史錄音是幸福的....

    (其實,Testment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它很發燒,我使用三萬五仟元音響也的確覺得它很真實;可是使用十萬元級的音響就覺得不對了....它是加料錄音,只是加料地很有水準;但是加料還是加料,在我的四十萬元系統是遠遠比不過非加料錄音、連 EMI FRANCE 的低價歷史錄音系列都比不過。)

    那以音樂來說,那個版本好呢?這下子我真的輸了,答案是:『一樣好』......我是非常不願意下這種兩邊摸頭的答案,可是真的分不出來

    兩個版本不只詮釋相差十萬八千里,『樂團的合奏音質』也完全不一樣。

    imp說有法國高手與他共同認同:Timpani這套拉穆魯,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好聽的樂團合奏音質。在這首丹第的音樂中,弦樂合奏的音質,的確拉穆魯樂團好了一些。但是柯隆內樂團豈是弱者?他們的個性是讓每隻樂器的表情都比拉穆魯樂團更突出、更鮮明,卻同時可達成合奏美感。實在分不出誰好誰差,通通被徹底感動了.....:*

    而妲黑與瑪格麗特隆的詮釋相差極大:第一樂章妲黑是鋼琴平等而鮮明地加進弦樂群,瑪格麗特隆卻是由極弱而漸強地突出於弦樂群。第二樂章妲黑是深情款款的自然美景,瑪格麗特隆卻是漫遊的牧歌,速度差有夠多!第三樂章中,兩個人都是鋼琴之神,完全不同的詮釋卻是一樣地音色炫爛:

    使用我的三萬五千元音響聽這段音樂而感受到『音響快感』,遠勝於用千萬音響聽到那些知名而程度極差的媚俗鋼琴家!

    使用我的四十萬元音響聽這段,覺得是遠比發燒片更好、更真實的『發燒錄音』。

    使用 throne 的數百萬級音響聽這段....天啊!.....瑪格麗特隆在一片雜音聲中復活了.....

    不只是丹第,這些美好時代的音樂中:夏布里耶的《西班牙》、拉羅的音樂(不會翻譯)、胡塞爾(盧梭啦!)的《第三號交響曲》........一堆管弦樂中的特級瑰寶通通跑到法國古典音樂界去了;從而造成真正夠水準的管弦樂團,硬是都出現在法國。

    這裡並無法給個明確證明可以論述德國團與法國團的根本差異並定出好壞,要等我再想久一點才能寫出來... 不過對於熱愛管弦樂藝術的古典音樂迷來說,可以先接觸這真正夠水準的德國團與法國國:不是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更不是加拿大蒙特利爾;而是德勒斯登、巴伐利亞這種真正的德國團與上述真正的法國團;然後透過這種接觸而更認識到管弦樂藝術真正的旨趣。

  4. #3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2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剛剛回應網友對貝姆的問題,才又想到同樣發生在吉利爾斯的問題。

    即什在古典音樂的欣賞己經與十年前相差太多,但是吉利爾斯仍然是我認為偉大鋼琴家,只是我知道他的能力極限在那了。

    從 DG 的錄音聽來,明顯 ADD 時代的吉利爾斯,遠比 DDD 時代吉利爾斯,其鋼琴的『聲音』還要正確很多。二十年前以為是吉利爾斯抱病錄音,還感動地要死,後來才知道是 DDD 錄音加料離譜,好好的吉利爾斯都被搞出大病來...:^) :^)

    然而,DG的『出版唱片』終究還是沒有把『真正的吉利爾斯』表現出來,聽到 ARCHIPEL 出版的這張歷史錄音: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Emil Gilels

    http://music.barnesandnoble.com/Tcha...e/675754984120

    才終於聽到活生感足夠的吉利爾斯,真是的,不只錄音承載著藝術,連『轉錄』也承載的藝術。不過是一份很普通的錄音,正確轉錄之後,硬是把其他第一版CD打得落花流水。LP 我還在找對象PK,依我猜想LP應該照死不誤...不是LP有問題,而是『轉錄』夠不夠藝術的問題。

    不過我到是聽出這張吉利爾斯與萊納和芝加哥的錄音,其原始錄音應該是使用 RCA 的三隻麥克風的方式,所以明顯有『樂器發聲自喇叭表面』與『音場深度不夠』的問題。但是我先前不喜歡 RCA LIVING STEREO 那種『樂器被框住』的過度後製現象,則幾乎聽不出來。很可能『樂器被框住』是母帶轉錄成CD的『進一步加料』造成的後果。

    於是,透過這些充分展現『轉錄藝術』的唱片,即使是老錄音,照樣輕輕鬆鬆得到如臨現場的活生感;即使錄音方式是不自然的(我不喜歡這種三麥克風錄音)破壞自然的音場感,但是仍能得到音質上的真實度。反之,DG的唱片,即使第一版CD,令人@#%^#%^#%(&.....

    我看我得趁第一版CD開價很高時,快快賣掉變現才是....:P :P

  5. #3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2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這裡有沒有瘋狂痴迷華格納的樂友?....:)

    因為對法國古典音樂的體會,讓我知道必需研究華格納才能理解法派古典音樂的根源;結果一聽《指環》,慘了,被《諸神的黃昏》毒到了。

    更慘的是,錄音室的1960之後錄音,幾乎沒有能聽出華格納音樂的『音』的水準。

    再更慘的是,拜魯拜實況錄音或錄影,自從拜魯特音樂節成為一種時尚後,連『樂』的水準都出了問題。

    結果只能聽歷史錄音,幸好,有很多歷史錄音可以想見當年的黃金歲月與人文遺韻。再加上正確無比的轉錄,『音』與『樂』都可以得到豐富的滿足。

    前述 Archipel、Living stage廠牌背後的德國老板 Gebhardt,本身大概就是病狂的華格納迷,出版的拜魯特實況錄音把這種音樂的『戲劇感動』抓得一清二楚。同時他也努力找到法國樂團演奏的華格納,更是清楚表明了法國古典音樂如何吸收了華格納的才華,而出現丹第、德布西....等音色高手。
    (該廠牌的簡介: http://blog.roodo.com/stsd/archives/2365456.html )

    可惜!這麼需要正確錄音的音樂,這麼多唱片版本,竟然只能回到歷史錄音去尋找感動。目前為止唯一找到的正確錄音只有下這套唱片中選曲:《諸神的黃昏》的最後結尾:


    因此,底下會寫幾篇感想,都是針對歷史錄音;想分享華格納的樂友可以交流了,只是我推薦的唱片如果又賣光了那不甘我的事!....:P :P


  6. #36
    註冊日期
    2008-09-19
    文章
    80
    Thanks
    4
    Thanked 11 Times in 9 Posts

    預設

    當初看到PSYCHO兄說里昂管弦樂團那片是不壓縮動態,興沖沖去買來聽,結果還真悶,就站衛兵去了,幸虧最近擺位調整略有小成,這片就沒那麼難聽了。

  7. #3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2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pel

    引用 作者: Merci 查看文章
    當初看到PSYCHO兄說里昂管弦樂團那片是不壓縮動態,興沖沖去買來聽,結果還真悶,就站衛兵去了,幸虧最近擺位調整略有小成,這片就沒那麼難聽了。
    這套唱片太過於殺音響,我的估計是全套四十萬元以下的音響系統,應該很難通過考驗;或者說,將會聽不出這套唱片錄音的真正實力。所以我後來就完全不敢再推薦這一套了.....

    但是指揮家 Emmanuel Krivine 與 Lyon National Orchestra 實在太頂級了,可以去上揚唱片行或其他地方買 NAIVE 出版的管弦樂或協奏曲,無論搭配的樂手水準如何,這個指揮與樂團的合作就是絕唱!NAIVE 的錄音好壞相差非常大,有時是精品有時是垃圾;但因為是次一級的錄音藝術水準,所以比較不會殺音響...:) 推薦德佛札克的交響曲與大提琴協奏曲(樂團部份)。

    其實從這套唱片可以充分見識到我對錄音藝術由淺到深的體會:

    第一張CD,
    1999 的 Ravel,專殺四十萬以下的音響,最高錄音典範。
    1998 的 Webern 不熟。
    1992 華格納,專殺十萬元以下,一樣是最高錄音典範。

    第二張CD,
    1984的德布西,最極緻的EMI FRANCE之錄音等級與感受,但是高傳真度比不上前述。
    2002的史特拉汶斯基,專殺四十萬以下的音響,最高錄音典範。
    2002的西貝流士..........完蛋了,怎麼變得很不好了?仔細一看,BBC 的錄音,原來如此.......:P

    而naive的好錄音,大概在 1984 的德布西之層次再差一點點。

  8. #3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2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裡有沒有瘋狂痴迷華格納的樂友?....:)
    剛剛讀完英國文豪蕭伯納的《華格納寓言》,並且找了一些相關資料。真糟糕,我的華格納欣賞角度跟他們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O :O

    蕭伯納的《華格納寓言》是標準範例:他完全、徹底只注重華格納『樂』之層次:重視的是華格納『樂劇』中表達的人性情感與人生哲理、旁及社會哲學與形上學。至於華格納『音』的作曲技巧獨創性與美感,他幾乎、完全講不出個所以然來。

    當然華格納之偉大,樂之層次的提升也是重要的一部份;但是太過於不重視『音之層次』,無怪蕭伯納認為《諸神的黃昏》比不上前三劇的哲思意涵而加以批評,而我這個初入華格納的愛樂者很快就發現我所熱愛的法派古典音樂家,正是吸收了《諸神的黃昏》之『音』的創見,才會有那麼偉大的法派古典音樂產生。

    因此拜魯特音樂節實況錄音,的確有很多一般唱片難以企及的『風味』;但是從音色營造的欣賞角度,舒李希特這位正統德國指揮與巴黎音樂院樂團結合的華格納,卻是讓我感受到無上的聲音美感,完全是法派古典音樂的先鋒。

    看起來,談論華格納,多半又要面對『音、樂無法分立』的老問題了。

    建議對此問題有興趣的樂友,嘗試聆聽這張舒李希特與巴黎音樂院樂團結合的華格納:


    請直接聽齊格菲之死前最後的獨唱,在第四軌。1954的MONO錄音,我可以聽到弦樂至少分成八個以上的聲部,採取不同的和聲,來演奏樂曲剛開始的『震音』樂段。同時間,木管此起彼落又合作無間,每個木管聲部都是一清二楚。聽到這段音樂,全身整個毛細孔都發麻了!.......:P

    相對的卡拉揚與蕭提.....嗯......保證聽不出我上述的音樂感動.......

  9. #39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quote:"相對的卡拉揚與蕭提.....嗯......保證聽不出我上述的音樂感動......."
    我要是沒記錯,這兩個都不是在拜魯特錄音。我只有貝姆在Philips的拜魯特錄音。晚上試試看。

  10. #4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2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我要是沒記錯,這兩個都不是在拜魯特錄音。我只有貝姆在Philips的拜魯特錄音。晚上試試看。
    "相對的卡拉揚與蕭提.....嗯......保證聽不出我上述的音樂感動......." ==> 我的意思是:這些版本的音色合奏效果極差!若是認為這也是不錯的版本,那就可能沒有欣賞到華格納的音色藝術創見了...:)

    至於貝姆,還沒有聽過,等著你的心得分享!....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