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共6頁 第一第一 ... 456
顯示結果從 51 到 56 共計 56 條
  1. #5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jlee的看法可以引出一大堆落落長的觀念,先儘力講簡單一點....

    我認為,錄音品質好不好的確是『主觀的』,但是絕對不是相對主義式的主觀,而是承載音樂欣賞目的的主觀。

    論到絕對客觀的各種物理測量性能,新錄音永遠比錄音更正確,194x當然不是好錄音,196x更不是,這個我都認同。

    但是空有正確的錄音性能,卻後製加料亂七八糟,那就是所謂『主觀』上的錯誤錄音,因為讓我完全聽不到音樂作品的內容,也聽不到演奏家的演奏水準。從這個角度,194x就有可能比現代錄音更加正確。

    至於音『質』,我傾向那就像是很多人都認為星巴克的咖啡非常好喝一樣,是後天廣告形塑的,不是先天客觀的;這是很多人都認為196x錄音比較好的迷思。

    如果現代也有一個指揮的水準與孟根堡差不多,又是真實不加料的現代錄音,那我就絕對不會認為這些194x的錄音有什麼了不起了!最可能的是連買到不屑去買.....

    所以,承載著孟根堡的揩揮藝術,194x錄音卻可以聽到極完整的音樂內容,讓我發現其指揮美學在現代古典音樂圈被遺忘,沒有任何現代錄音可以取代。因此,聽到這種唱片會讓我獲得與聽到2014現代正確錄音同樣的快感!從而認定這就是『好』錄音了.....

    當然了!這很主觀沒錯,所以不需要證明它是絕對真理,與同好分享就可以了;只是從我這個角度,196x年代絕對沒有什麼好錄音,絕大多數早就被更好的現代錄音取代了....

    就算只談錄音科學,196x也早就被更現代的錄音完全取代;很多人認為196x的錄音很好,我猜那是拿現代的錯誤錄音去跟196x年代的正確錄音相比;按照這樣的邏輯,192x的正確轉錄之錄音也比現代ddd錯誤錄音要好太多了....

  2. #5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完整文章寫好了!請大家等等第十三期my-hiend電子雜誌:

    深度休閒的古典音樂欣賞 之二:尋找古典音樂的「失落環節」

    一、一個被聽不出特色的老大師:
    [恕刪]
    二、尋找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
    .....................
    ............................

      肯培是我最愛的真正的德派指揮大師之一,德勒斯登國立樂團則是最頂級的德意志樂團之一,兩者結合之下果然是史特勞斯的最佳演奏。由於錄音絕佳又較少後製亂搞,可以輕易聽出本樂曲的合奏效果有多麼驚人!以我上述那一段為例:要求要能聽到兩台豎琴的競奏與低音大提琴的撥奏,這已經打下很多版本;再要求聽到木管的細膩變化:何時是長笛何時是雙簧管,這就沒有幾個版本可以通過了。『如果音響價位不太高』,這個版本是第一推薦;當然了,為什麼標記音響價位這個重點,後面會詳細說明。
    ............................
    ............................

    三、音響的門檻:
    四、再次聽到真正精彩的貝多芬交響曲:
    .....................
    .....................
      此外,孟根堡還會在聲部線條出現前,故意加強一下該樂器的音量或表情,來標誌一個新線條的出現;這一點就不見得很美,但是下一段會據此進行批判。

    五、古典音樂的「失落環節」?
    六、結語:走向深度休閒的唱片水準分辨力
    (end)

  3. #5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這個討論串何時跑到 發燒友交流區: High End Talk 區?我是忘了還是迷糊了......

    雖然我常常說,正確的古典音樂知識下,應該是好今而非古,以音響為目的而以音樂為手段;所以我最常破解老大師迷思或經典唱片現形,不過,當然還是有極為極為極少數是真正的老大師,這也是講過很多次的了。

    本來無從推薦這位蕾菲布級的舉世頂級鋼琴大師(當然又是女的!),可是前陣子 INA MEMOIRE, VIVE 重新出版,既然可以買到所以又能再推薦。

    要推薦的是這位真正偉大的老大師:

    廠牌:INA MEMOIRE, VIVE / 編號:IMV063 / 試聽一 / 試聽二
    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1915-1972),法國女鋼琴家與教育家,
    音樂世家出身,其先祖包括François-Adrien Boïeldieu(1775-1834)和梅沙傑(1853-1929),七歲進入巴黎音樂院與Isidor Philipp學習鋼琴,
    與各位熟悉的妲黑系出同門。一手漂亮指法極容易辨認。
    後來又隨柯爾托、Emil von Sauer、Raoul von Koczalski等大師深造。
    活躍於音樂舞台的de La Bruchollerie於1966年在羅馬尼亞發生嚴重車禍造成半身癱瘓,
    無法演奏的她將餘生奉獻於教育工作。
    這張出版能聽到de La Bruchollerie現今存在最好也最”正確"的聲音
    (這裡就真有著正確與否的問題了)。
    海頓 / 第48號奏鳴曲
    莫扎特 / 幻想曲 K.475
    蕭邦 / 第18號夜曲、第11、13、16號圓舞曲、馬祖卡Op.30 n.4、第一號敘事曲
    杜替由 / 鋼琴奏鳴曲
    聖桑 / 觸技曲 Op.111 n.6
    舒伯特 / 隨想圓舞曲
    雖然是歷史錄音,但是因為轉錄特優,在正確音響(即使全套不到兩萬五仟元)都可以展現出驚人的音響效果,也較少一般入門者最介意的嘶聲問題。

    可怕的是演奏,不,『彈』奏。上述簡介談到『漂亮的指法』,你也可以說是一種『超技』;她表現在把莫札特K.475的各種音響色彩徹底發揮,真的有技壓全套交響曲的感覺,這首幻想曲真的預示了後代鋼琴音樂的表現能力,也許正因如此,法國鋼琴家這幾首特定的莫札特鋼琴曲目總是一錄再錄、版本一大堆。偷偷虧一下,海德席克是極少可以比得上法國女鋼琴的男性高手,可是在這首音樂,完全是吃灰.......最近在看馬達加斯加3歐州大圍捕,真能體會英美這些沒路用的男人看到法國女人會覺得多麼可怕!

    到了蕭邦,夜曲是一種觸鍵音色,圓舞曲是另一種觸鍵音色,馬祖卡變得充滿鄉愁的柔和音色,敍事曲又變成華麗而龐大的音色,天啊!她有幾千種彈奏指法啊??

    在 杜替由 / 鋼琴奏鳴曲,一下子又變成最複雜、最前衛、最實驗性的『反鋼琴』音樂了。

    聖桑 / 觸技曲 就是純然的超技表現,目的就是要讓挑剔的巴黎聽眾群起喝采。
    (看誰跟我一樣,對聖桑熟到一聽就知道這首與某號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幾乎完全一樣)

    這樣的鋼琴大師是絕無僅有的,如果還買得到的話,完全無條件推薦,這是後代鋼琴家難以達到的絕頂巔峰。

    (END)
    此篇文章於 2015-10-04 01:07 AM 被 psycho 編輯。

  4. #5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頭重腳輕的音響系統對歷史錄音欣賞的優勢

    頭重腳輕的音響系統對歷史錄音欣賞的優勢


      其實理想上當然是專屬音響室加完整的音響系統是最美好的結果,但是事事不能如意,沒有專屬音響室又只能放在4坪的小臥房情況下,被迫選擇了一條『頭重腳輕』的音響系統:也就是訊源近百萬元,而擴大機與喇叭合起來才約二十萬元。這麼頭重腳輕又在亂七八糟的臥房之情況下,卻可以聆聽感動到發瘋的歷史錄音之聲音快感,特此為記。

      我最喜歡測試的歷史錄音是 CASCAVELLE VEL 3067這一套 Marguerite Long 瑪格麗特‧隆 之歷史錄音,網路上有人介紹如下:
    https://www.douban.com/note/512978052/
    名稱:  MI0001083918.jpg
瀏覽次數: 328
文件大小:  121.8 KB
    名稱:  MI0001083919.jpg
瀏覽次數: 297
文件大小:  98.5 KB

      其中最愛的是1934錄音的丹第之《法國山歌》交響曲,其實是鋼琴協奏曲。這不只是真正老大師之後世至今為止無法企及的偉大演奏(大家應該知道我一向嚴厲批判好古非今的老大師情結,可見我會被說服的這個老大師是多麼偉大),其原始錄音狀態保存之佳,多次讓我覺得1960-2000年的錄音跟這張1934的錄音水準比起來完全是垃圾。這麼偉大的歷史錄音,遇到舉世最正確的訊源,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現在升級成誇張的百萬元級訊源,而且是千辛萬苦透過絕對正確的JPLAY雙CAT數位轉盤、再加上目前最頂級的 AUDIOMAT MAESTRO 3 REFERENCE DAC;依我多年音響經驗,從HI-FI性能高傳真還原的角度,這很可能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最正確的訊源了,沒有任何訊源可以相提並論。這下子完成夢想,讓最偉大的歷史錄音遇到最正確的訊源播放,結果會如何呢?

      果然!只要有能力,拼命升級訊源實在太幸福了!

      信不信?1934的歷史錄音,低音延伸可以震動身體?可以清楚聽見低音大提琴的撥弦特色?而十多個聲部之樂器聲的歷歷分明原本就是強項,到了百萬訊源更能聽出『第一小提琴們』的合奏音色與『第二小提琴們』的合奏音色是明顯不同的。如果後端搭配上正確的音響室與喇叭,我看要憑一份1934的歷史錄音就可以默寫出管弦樂的總譜,應該也不會太困難。

      鋼琴的最低音不見了,這的確是這份歷史錄音的天限;但是在其頻率響應的範圍內,暫態極少壓縮的情況下,人耳聽到的頻寬絕對比任何加料過的錯誤錄音更多;除非走向正確錄音,否則這個1934錄音在『音響性能』完全狂電任何現代唱片。當然了,MONO錄音的聲音舞台一定比較窄,只輸這一點而已。

      其實音響心理學上的『信號發覺論』早在1950年代前就實驗證明過了,音樂訊號的偵測從來都不是dB數,而是從背景躁音上升到訊號的速度,就是所謂的暫態反應。再加上正確的100HZ二次諧波可以聽成真實的50HZ基音之原理,所以低音只到100HZ的歷史錄音如果暫態夠快,它的低頻感受將會大大勝過低音延伸到20HZ但是暫態不足的現代錄音。原先就覺得可能如此,直到現在升級到百萬級訊源,終於實證了這個理論:這張1934錄音,其超低頻的細節與感受都大大勝過任何音響展的古典音樂錄音,當然只輸2010、2011那兩次新天新地本身的正確唱片。

      所以今天一整天都在聽這套唱片,太感動了,彷彿把瑪格麗特‧隆從過去的美好時代請到現代,真正親炙那段古典音樂最昌盛的時代。

      只可惜目前要達到這種欣賞歷史錄音的最高境界還是常人遠不可及,花上百萬元的訊源還是太昂貴了。只能期待音響科學永遠在進步,過個十年後看看科技發展能不能超越目前價位的天限?否則聽不到這麼美好的聲音,真是一件太可惜的缺憾。

    (END)

  5. #55
    註冊日期
    2009-06-13
    文章
    426
    Thanks
    40
    Thanked 875 Times in 26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頭重腳輕的音響系統對歷史錄音欣賞的優勢


      

      我最喜歡測試的歷史錄音是 CASCAVELLE VEL 3067這一套 Marguerite Long 瑪格麗特‧隆 之歷史錄音,網路上有人介紹如下:
    https://www.douban.com/note/512978052/
    名稱:  MI0001083918.jpg
瀏覽次數: 328
文件大小:  121.8 KB
    名稱:  MI0001083919.jpg
瀏覽次數: 297
文件大小:  98.5 KB

      其中最愛的是1934錄音的丹第之《法國山歌》交響曲,其實是鋼琴協奏曲。這不只是真正老大師之後世至今為止無法企及的偉大演奏(大家應該知道我一向嚴厲批判好古非今的老大師情結,可見我會被說服的這個老大師是多麼偉大),其原始錄音狀態保存之佳,多次讓我覺得1960-2000年的錄音跟這張1934的錄音水準比起來完全是垃圾。這麼偉大的歷史錄音,遇到舉世最正確的訊源,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剛認識主惟的時候,他介紹過這一套,可惜當時我根本不知道瑪格麗特隆是何許人也,

    兼且聽到是歷史錄音,雖然店內播得頗好聽,但總覺得自己回去是播不好的就沒收.

    再之後,就沒有了,絕版已久,著實遺憾.

  6. #56
    註冊日期
    2009-07-09
    文章
    3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非常有营养的帖子,学习啦~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