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8 共計 8 條
  1. #1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648
    Thanks
    34
    Thanked 2,786 Times in 1,570 Posts

    預設 【系統】TEAC AI-301DA、UD-301,TANNOY Revolution DC4





    TANNOY Revolution DC4 是 Revolution 系列中最小的喇叭,在定位中是屬於兩聲道書架喇叭或是家庭劇院中的一部分,小歸小,使用 TANNOY 招牌的同軸單體,高低頻率的單體由同一個點傳達出音樂,在音樂的連貫性、細節、精確度都相當好,低音單體為 100 mm,使用多纖維紙盆的低音音盆和釹磁鐵系統,19 mm 的鈦球型高音單體,剛性及多點固定的喇叭箱體,重量為 3.7 kg。




    上有 TANNOY 銘牌的網罩是利用磁鐵吸附在前帳版上。






    木質箱體的紋路和配色還滿優雅的,DC4 共有兩種木皮顏色,除了這種 (Espresso) 還有淺一點的橡木色。






    箱體呈現前寬厚窄的梯形,應是防止內部共振的設計,高度為 162 mm。





    UD-301 是一台可支援 DSD 的 USB DAC,左右聲道獨立設計 (各有一個 32 bit 的 D/A 模組) 和平衡輸出,並且帶有耳擴模組。可以支援到 5.6MHz 原生 DSD 檔案的重播 (使用 USB 傳輸,處理過程不轉為PCM)。使用 USB 輸入的好處是可以透過 UD-301 的內部時鐘 (如同更高階的 UD-501) 有效地消除訊號抖動。在聆聽 96 kHz 或更低的取樣率檔案時,則可以升頻 2 ~ 4 倍的取樣率,PCM 檔案最高可處理至 32 bit / 192 kHz (USB 傳輸為 16 / 24 /32 bit,其他方式則為 16 / 24 bit)。






    耳擴輸出為 100 mW + 100 mW (32 歐姆)。











    AI-301DA 和 UD-301 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 AI-301DA 多出了一個完整的擴大模組,兼具 DAC 和擴大機的功能 (也有各 100 mW 輸出的耳擴功能) ,雖然在 D/A 晶片上是跟 UD-301 使用相同的模組,但 AI-301 DA 只有使用一組,而 UD-301 則是左右各用一組的獨立配置,而且 AI-301 DA 並不具有升頻的功能,在傳輸上則也有 USB 傳輸,亦可以支援至 5.6 MHz 的 DSD 檔案,播放PCM 檔案最高可處理至 32 bit / 192 kHz (USB 傳輸為 16 / 32 bit,其他則為 16 / 24 bit)。

    但是 AI-301DA 多出的是兩聲道最大各 40W (4 歐姆) 的 D 類輸出,這是由丹麥的 ICEpower 所製造,在運作時發出的熱量並不多,不須冷卻裝置,相當安靜。而且還多了 aptX® 藍芽無限傳輸模組,可以更彈性便利的應用。














    TEAC 301 系列事實上就是延續 501 系列的迷你版本,提供更緊湊的設計,寬度已經縮小至 215 mm,更能夠彈性的擺放,而且在機箱上,一樣的堅固具有剛性,兩側如同 501 版本鎖上厚鋁片,在機箱的觸感和視覺上依舊保持質感,由內而外皆是以高品質的聲音為目的設計。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d Che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648
    Thanks
    34
    Thanked 2,786 Times in 1,570 Posts

    預設 TEAC 301 系列 內部剖析照

    TEAC 301 系列的機箱比以往的 501 系列更小,內部佈局更緊湊,讓小 Nipper 帶大家一起看一下內部的狀況吧。

    TEAC AI-301DA 內部剖析照。




    這是由上方俯視的內部電路版和組件分佈,主面板在照片下方,端子端在照片上方。AI-301DA 主要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主板在照片的左半邊包含 DAC 的組件和電源供應,主板上方還有一塊小板對應為數位訊號輸入端子。右半邊則為放大電路。右下角是音量控制,往左有一個小電路板對應則為耳機輸出插孔的位置。整體佈局整齊乾淨、一目了然。


    主板上標示著 AI-301DA。


    這一塊便是位於主板正上方對應為數位訊號輸入端的位置。


    D/A 晶片為 Burr Brown PCM 1795,這顆晶片可以處理 32 bit / 192 kHz 的資料,當然也包括 DSD 。在 AI-301DA 中,僅有使用一個 BB PCM 1795 D/A 晶片。


    這是 Burr Brown 的擴大晶片 PCM 9211,可以做基本的訊號放大。


    這張可以看到電源供應的部分。


    由上方更清楚看到電源供應。


    左上方是音量控制電路,右邊的小電路板則是對應到耳機輸出插孔的部分。小電路板是連接到右方的耳擴電路 (有使用金樹隔離的那一塊),AI-301DA 使用的耳擴電路為 CCLC (Coupling Capacitor Less Circuit) 技術,在 32 歐姆負載下可提供兩聲道各 100 mW 的輸出。


    擴大電路板上有兩個特別大的電容。


    擴大電路板使用 ICE POWER 製造的產品。ICE POWER 是一間位於丹麥的擴大電路專業製造商,這塊電路屬於兩聲道專用的擴大電路,D 類放大,兩聲道可各自提供 40W 的輸出 (4 歐姆下)。



    接下來是 TEAC UD-301 的內部剖析照。




    由正上方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一個完整的主板,沒有另外的擴大電路板,左下方是環形變壓器,上方則有另外兩塊電路,一塊和 AI-301DA 相同是處理數位訊輸入的電路,右下方倒置的是耳擴電路。相對於 AI-301DA,電路上較為簡潔,主電路板和其他各部件也大得多,但相對的就沒了獨立的擴大電路。


    高效率的環形變壓器,可以提供左右聲道的電力供應,並且足以應付在音量瞬間增加時所需要的穩定性。


    這一塊是耳機輸出電路,在實機上是如同這樣倒置的,將這裡和官網提供的照片對照後,可以看出設計上是左右獨立的電路設計,可以兩聲道各提供 100 mW 的輸出。另外在 UD-301 中,如果只使用耳擴功能,可以將和耳擴無關的 XLR 和 RCA 輸出關閉,得到更佳的耳擴輸出。


    在右方有兩個特別大的電容,而 UD-301 的 D/A 晶片便位在其旁邊,電容的左邊和右邊各一個,形成左右聲道獨立解碼運作的設計。




    兩個大電容的左邊和右邊各有一個 D/A 解碼晶片,型號和 AI-301DA 是一樣的 Burr Brown PCM 1795。







    此篇文章於 2014-06-16 04:19 PM 被 Ted Chen 編輯。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ed Chen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由於缺乏一對較為輕便的喇叭線,所以直到昨天才接上這系統開聲
    其中AI-301DA本身就是擴大機內有DAC,所以就先使用AI-301DA,用Mac當訊源,來直接推動DC4喇叭






    DC4雖然嬌小,但是作工一點也不馬虎,相當細緻,一樣使用一顆Tannoy同軸單體




    除了使用MAC USB輸入外,AI-301DA還有無線藍芽解碼功能,這點讓我很興奮
    直接就用手機藍芽來播放,在配對時要先按下AI-301DA的Source幾秒,燈會快速閃爍,此時手機的藍芽就可蒐尋到AI-301DA
    其採用APX傳輸,我播手機裡的MP3聲音算可接受,不過當然不能跟MAC播放Bit Perfect無壓縮檔相比
    AI-301DA附有一隻遙控器的


    藍芽模組


    手機藍芽蒐尋到AI-301DA






  6. #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AI-301DA 在 D/A 晶片上是跟 UD-301 使用相同的模組(但只有使用一組),USB可以支援至5.6 MHz的DSD檔案, PCM最高至 32 bit/192 kHz


  7. #5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648
    Thanks
    34
    Thanked 2,786 Times in 1,570 Posts

    預設



    接上 TEAC AI-301DA 與 TANNOY Revolution DC4 後,非常簡便地使用 Mac Mini 播音樂。這樣除了 AI-301DA 和 Mac Mini 的電源線外,只需要一條 USB 線材連接兩者,和一對喇叭線接上 Revolution DC4,和以往比起來真的是很簡潔,AI-301DA 除了轉盤以外,幾乎必備的功能都有了,無線傳輸、DAC、擴大機,要接耳機聽也行。如果使用行動裝置以無線藍芽方式當訊源的話,連 Mac Mini 都省了,家中插頭只需要留一個接 AI-301DA 的電源就行囉。

    因為 AI-301DA 的多功能,非常適合入門玩家使用,將來升級也還能做其他用途,例如加上同系列 DAC 的 UD-301 做平衡輸出後便可當擴大機使用,操作上也是簡單到不行了,一個輸入源切換和音量旋鈕就搞定一切,連說明書都不需要。雖然看起來都很簡單,但是內容不隨便。AI-301DA 是可以處理高解析音樂檔的,D/A 晶片使用 Burr Brown PCM 1795,這顆晶片可以處理 32 bit / 192 kHz 的資料和 DSD 檔案。




  8. #6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648
    Thanks
    34
    Thanked 2,786 Times in 1,570 Posts

    預設

    今天試用了手機透過藍芽傳送到 AI-301DA 播放音樂,當手機連結到 AI-301DA 的時候,不必使用特定的播放軟體,AI-301DA 會使手機一切聲響都從 DC4 發出,包含電話鈴聲或訊息音等等。因為我手機內並沒有音樂檔案,所以我就直接連上 Youtube 播放音樂測試一下,主要目的是測試便利性和使用上是否有問題產生,音質就暫時不在考慮之內。播放當中並沒什麼問題,影音上也都同步,時間上沒有顯著的落差,藍芽可以說是相當便利,如果朋友到家中想跟你分享影音時,連上 AI-301DA 是非常迅速且方便,而且效果當然是勝過行動裝置太多。

    另外我也使用了 MAC Mini 做為訊源聽了兩天,TANNOY Revolution DC4 在當初送來開箱時,事實上是未拆封過的全新品,所以這兩天在聆聽時,聲音是較為緊張的,和上回送來的 Tannoy Mini 的寬鬆程度有一點落差,但是這隨著時間 Run 開喇叭後,差距肯定是會逐漸縮小,在我第二天聆聽時就有感受在聲音的光澤和水分上比第一天要好上一些。初步聽下來,聲音位置的定位相當分明,形體是明確的,因為我是以近距離聆聽,在控制適當的聲音下,演奏者感覺是離我很近的而且形體大小合適,如同在我正前方演奏,聆聽一些樂器獨奏或是少量樂器的合奏相當適合,而且效果很好。









  9. #7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648
    Thanks
    34
    Thanked 2,786 Times in 1,570 Posts

    預設

    在接上了 UD-301,將 D/A 轉換工作由 AI-301DA 改為 UD-301 負責後,在兩部視為兄弟機的同系列規格中,D/A 晶片雖然是一模一樣的,但是 UD-301 是設計兩組獨立負責左右聲道的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再加上轉換後類比訊號在 UD-301 有先做一定程度的擴大(所以 UD-301 和 AI-301DA的音量旋鈕都是有用的),再送進主要負責擴大的 AI-301DA,在相當程度也大幅減輕了 AI-301DA 的工作量,得到的最終聲音質量比獨立使用 AI-301DA 的狀況下,確實有顯著的提升。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我將同一條 USB 傳輸線在兩者之間來回接上許多回合,確認我所聽到的是真實的狀況,不管是播放 CD 音質的檔案,或是 DSD 128 的檔案,在增加了 UD-301 分擔處理 D/A 工作時,聲音的質地確實扎實許多,音樂整體性、綿密感和流暢度的增加相當明顯,左右聲道的配合感覺更加緊密,音場的寬度和深度則沒有太明顯的變化(感覺寬了一點點,但是不太明顯)。

    另外因為兩者都有耳機輸出,我也就使用了耳機分別聆聽兩者的差異,在使用 UD-301 聆聽時比起 AI-301DA 是要好上一點,比較明顯的是 UD-301 的聲音立體感較佳,這和 UD-301 的耳擴電路採用左右聲道獨立電路應有相當的關係,但是其他的差距倒是沒有使用喇叭聆聽來的明顯。在使用 UD-301 聆聽耳機時要注意,不管在 UD-301 之後接了什麼擴大機,都要記得關閉,否則聲音會受到末端器材影響,或者是在 UD-301 的後面板有一個切換檔位的開關,將他調至 OFF,這樣 UD-301 會停止同時分送訊號至末端的器材,也會避免末端器材的訊號或電流回流影響耳機的使用。








  10. #8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