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共14頁 第一第一 123451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1 到 30 共計 138 條
  1. #2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今天總算聽了一下
    SACD的確蠻糟的.......|(|-

    不過我系統還不穩定,先持保留態度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剛剛把 MUTTER 這張知名的唱片翻出來聽:


    這可以當成一個極佳的『反面教材』....:P

    Mutter 的演奏技術好不好、詮釋水準高不高,在此完全懸而不論。我們只談『錄音』,看看不當錄音對音樂藝術的傷害性。

    這張唱片如果是在美聲式音響系統、mp3或極低價音響系統,可能不會聽出有『嚴重問題』。

    先說第一首流浪者之歌:

    一開始是樂團的小提琴合奏,這是沒有加 echo的小提琴聲。
    再來獨奏小提琴一加入,哇哩咧,前一個音與後一個音混在一起了,這是唱卡拉ok時加上 echo 或 delay 的效果。薩拉沙泰寫作時直接要求,快速音群上下起伏時必需要每個音符都清清楚楚刻劃。結果這張唱片個音符都是黏在一起的,錄音直接造成這種結果。


    再來,請換到拉威爾的《吉普賽人》:

    一開始小提琴單弦的花奏,當然一直出現 ECHO 與 DELAY。一直到最高音,聽起來都很舒適對不對?
    大錯特錯!這一段是G弦獨奏,己經到不知第十幾把位超高把位之高音,由低音到高音,一定會有『緊張感』越來越大的感受,那可能像這張唱片一樣那麼鬆弛的?這是標準的後製加料。

    再來請注意到『堂音』,先記住拉弦時的堂音,再仔細分辨撥弦時的堂音。有沒有發現兩者的殘響差不多?
    又錯了!小提琴撥弦除非空弦,否則殘響一定遠小於拉弦,其中左手撥弦又遠比右手撥弦更細瘦。結果這張唱片聽起來通通一樣分不出來...可見該唱片的殘響是『人工添加』的。

    最後,其實這張唱片的頻率響不是平坦的,極高音與極低音被削弱,卻用 ECHO 來補強,後果造成小提琴最低音弦的音色是不正確的。

    更好玩的是《吉普賽人》從獨奏轉合奏的豎琴花奏樂段,豎琴的殘響當然遠遠勝過小提琴的撥弦,結果聽起來小提琴的撥弦居然可以壓倒豎琴直貫雲霄,MUTTER 那把小提琴可能比低音大提琴還要大才會有這種效果...:P

    至於買了怎麼辦?這個嘛....不要把它當成調整音響用的唱片就好了...:)

  2. #2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今天總算聽了一下
    SACD的確蠻糟的.......|(|-
    不過我系統還不穩定,先持保留態度
    等小葉映證看看我說的『錄音特性』容不容易聽出來....

    不過先問一下:我如果吐槽這一張發燒測試碟的『錄音不夠真實 』,會不會被追殺?:P :P


    http://www.chesky.com/core/details.c...ctcategoryid=1

  3. #23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等小葉映證看看我說的『錄音特性』容不容易聽出來....

    不過先問一下:我如果吐槽這一張發燒測試碟的『錄音不夠真實 』,會不會被追殺?:P :P


    http://www.chesky.com/core/details.c...ctcategoryid=1
    不會ㄚ... 因為它完全只是為了測音響性的表現而已!

  4. #2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不會ㄚ... 因為它完全只是為了測音響性的表現而已!
    好哇!待我寫出這張唱片訊號(錄音)本身不正確、測出來的音響性能也不可靠.....musk 要幫我擋子彈!.... :P :P

  5. #2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剛剛在我的新竹辦公室翻出兩張《四季》唱片 ,分別是極流行的 PHILIPS 之 I MUSIC 版與 DECCA 之聖馬丁樂團版。同樣的,只談錄音藝術...:)

    不過新竹辦公室只有一套五萬元級的音響系統,不像中壢音響室那麼可靠,保留犯錯的可能性...:P

    整體而讑,DECCA 該唱片錄音當然比 philips 好很多,尤其是頻寛兩端之延申、音場大小、定位準確、樂團音質的『透明感』....通通贏了一截。

    但是 DECCA 這張明顯死於『多麥克風』,完全沒有正確的深度定位,獨奏小提琴與合奏小提琴雖有深度距離(但是不夠),但樂團之間各種樂器的深度距離錯亂地很嚴重,尤其是大鍵琴不知道倒底在樂團之前還是之後。

    就是因為沒有深度定位,所以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之間也是分不開、黏在一起。

    《春》第一樂章第一次的小提琴獨奏是三張小提琴的獨奏樂段,你會聽出三個人突然從幕後跑到舞台正中央,合奏時就不見了。其實,『理應』其中兩人是樂團的首席,只是本唱片聽不出來。

    再來說 PHILIPS。

    這張唱片錄音是『糊』,也許聽起來很溫暖。

    但是最嚴重的問題是:為了因應現代管弦樂團配置時,第一小提琴在最左、第二、中、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PHILIPS 很明顯在頻率響應上加料,並且根據左右聲道不同加料。比方說,凡是來自左邊的聲音,高頻就會多一點;右邊,低頻就會多一點。

    這當然是我的猜想,但事實上的聽感就是:小提琴音高越高,定位越走向最左邊;大提琴音高越低,越走向最右邊。

    結果造成獨奏小提琴有一張『血盆大口』:演奏最低音的G弦,被定位在正中央甚至偏右;一拉到高音,就跑到最左邊。

    於是請聽《冬》第三樂章約一分鐘後,獨奏小提琴出現換弦弓法同時演奏高音與低音,聽起來就是獨奏小提琴同時佔滿了整個音場的最左邊與中央,好可怕好大隻的『小』提琴...:P

    當然透過音響的調整(例如喇叭重新擺位),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可是如果調整成 PHILIPS 的獨奏小提琴不會血盆大口的話,DECCA 的『音質透明感』之優點就完全毀了,EMI FRANCE 與我那些新天新地最高超的錄音藝術之唱片也全毀了。

    由此可見,唱片本身的錄音,決定了很多音響調整的意義...:)

  6. #26
    註冊日期
    2007-05-15
    文章
    1,771
    Thanks
    946
    Thanked 136 Times in 96 Posts

    預設

    "結果造成獨奏小提琴有一張『血盆大口』:演奏最低音的G弦,被定位在正中央甚至偏右;一拉到高音,就跑到最左邊。"

    阿...原來如是,我總覺得 philps I MUSICI+AYO,那把小提琴位置有點怪怪的..

  7. #2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這張年代很久了耶.....|(|-|(|-|(|-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等小葉映證看看我說的『錄音特性』容不容易聽出來....

    不過先問一下:我如果吐槽這一張發燒測試碟的『錄音不夠真實 』,會不會被追殺?:P :P


    http://www.chesky.com/core/details.c...ctcategoryid=1

  8. #2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不過新竹辦公室只有一套五萬元級的音響系統,不像中壢音響室那麼可靠,保留犯錯的可能性...:P

    整體而讑,DECCA 該唱片錄音當然比 philips 好很多,尤其是頻寛兩端之延申、音場大小、定位準確、樂團音質的『透明感』....通通贏了一截。
    剛剛使用我自己頂級的中壢音響室系統重聽了上述兩張唱片,結果前文提到的缺點還是一樣,只有上述斷語有點『心理學上的不同』....:P :P

    基本上,『 DECCA 該唱片錄音當然比 philips 好很多,尤其是頻寛兩端之延申、音場大小、定位準確、樂團音質的『透明感』....通通贏了一截。』...這句話沒錯。問題是,中壢音響室的鑑聽能力太強,把DECCA這張唱片獨奏小提琴的『演奏技術的缺失』暴露地一清二楚,演奏音色之難聽也毫不客氣突顯出來。相對之下 PHILIPS 的 Ayo 實在好聽太多了,因此很可能造成『心理上』覺得 PHILIPS 比 DECCA 好聽....:P

    第二個問題是,DECCA 的『多麥克風』後製非常人工化,在中壢音響室的照妖鏡之下,音場是『彗星式』『被四面玻璃框起來』的人工感非常明顯,大鍵琴『一時在前、一時在後』更是太誇張。這反而造成『錄音之音場混亂、聲道分離度不佳』的PHILIPS反而『好像好聽一些』,至少大鍵琴一直乖乖停在最後面。

    (註:其實我個人認為MYAV那位mXXXX網友提出 LP比CD好聽在於聲道分離度不佳,是意識到『以錄音錯誤的唱片而言,聲道分離度不佳反而在心理上會好聽』這個心理上的現象。)

    換句話說,音響、室內空間比較差的環境,人工化強烈的DECCA會比較好聽。音響與室內空間調整較佳的情況,人工化越強烈越容易引起不自然感覺(因為人工化本來就不自然,不如聽MONO)。這很合理地暗示著:很多人工化的唱片錄音技術(包含所謂的特殊轉錄技術,如DG的大花版、EMI的ART),目的其實就是要讓普遍大眾的廉價音響聽起來好聽,也就注定了使用正確的高級音響聽起來就慘了....

  9. #2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這張年代很久了耶.....|(|-|(|-|(|-
    那.....那張唱片大家聽起來的評價是如何?...8) 8)

  10. #30
    註冊日期
    2007-05-15
    文章
    1,771
    Thanks
    946
    Thanked 136 Times in 96 Posts

    預設

    請問 什麼是"慧星式"的音場?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