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4090130138139140141142150190240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391 到 1,400 共計 3768 條
  1. #1391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任何科學的興趣,如錶、車、音響.........很多人會追求極致,但結果就是不能帶、不能開、不能聽,只能玩,失去了實際用途。

    回歸帶、開、聽就好了.............
    我的問題,就似乎是鑽牛角尖去了...:P

    其實我在要求說~人耳,在唱片錄音時,跟麥克風相同位置的聽過一次,然後在唱片做好了之後,再聽唱片一次,才來做比較...

    真無聊的想法...|(|-

  2. #1392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我想,Psycho大所說的“音響就是現場”是一個“終極目標”,就想Harry Pearson提倡的“The Absolute Sound”一樣是個目標。很明顯的,”現在“的錄音技術和重播技術都離”現場“很遠。麥克風,錄音位置,場地,重播的器材,問題太多,族繁不容備載

    另外,Psycho大沒提到,但我個人覺得很重要的是,現場演奏,聽眾不只是聽,還有”看“。比方說,小提琴手在演奏前把弓拿起來,您的注意力馬上被吸過去;在家裡聽,少了這個視覺的cue,那個期待的感覺就不同。再舉個例子,在演奏會時,如果有休止符,您不會想說“欸,怎麼沒聲音?“,因為您”看“到樂手把手停下來,您有一個期待,等待下一個音符。在家裡,除非是看影片或是您像Psycho大一樣“心裡有個譜兒”,您可能會想“欸,怎麼回事?唱完了嗎?”(有意識或是潛意識),那個期待的心情多少有點不同。我讀過一本書上說,在發明留聲機以前,弦樂器演奏用的vibrato比較少;但是,因為在家裡聽留聲機(收音機或唱片),這些沒聲音的”空檔“會讓消費者confused,所以演奏者就增加vibrato來填補這些”空檔“,讓聽眾下意識裡知道樂曲還沒完:o

    我個人覺得,”音響就是現場“,那”視覺“的部份就應該加入。如果要更龜毛一點,那也許連環繞都得算進去。這樣才真的是現場
    我覺得視覺在對聽感的影響應該不大,因為唱片我們都會聽過很多次的,正如您上面說的,就算我們不像psycho兄能看譜背譜,也聽到能背起來!

    但的確就像kevintran兄您上面所說的,問題很多,而且我覺得位置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中的問題,所以...........

    好煩,不想了!但似乎路上有了分水嶺了...8)

  3. #139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可能你的音響系統有癖性或音域不平衡,類比世界是個蹺蹺板,這裡多一點那裡就少一點,要飆高頻只要在機殼裡動點手腳就可以,聲音當然也可以很真實,就以現在玩的dac來說,現在一聲道裝了兩顆交連電容隨時可以切換,一種水份多一點聽人聲小提琴好好聽,一種線條清楚速度比較快,聽爵士跟熱門很適合,我準備一聲道給他裝六顆,這樣帶dac去跟人家PK時隨時可以變出我要的聲音................:P:P:P
    就知道你會說是『癖性或音域不平衡』....:o 我是跟現場比耶!音域不平衡或癖性鐵定造成相位失真,也就是只能造成『好聽』,在我的黃金雙耳下絕對不可能造成『高傳真』!.... 音域失衡與音響癖性,遇到真實現場一定死得慘不可言啦!...8)

    我有信心一定是我們的音響判準有某個未知環節存在嚴重問題啦!....:P :P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恕刪]
    我個人覺得,”音響就是現場“,那”視覺“的部份就應該加入。如果要更龜毛一點,那也許連環繞都得算進去。這樣才真的是現場
    kevintran 提出的都是很重要因素,唯獨你看到的那本書認為:抖音是為了填補視覺上的空白,我一定不同意!....:P 不過這裡先不岔題....

    新天新地的 BNL/SIRQURE 的確想採用 5.0 來獲得比 2.0 更像現場的錄音藝術,對他們來說我認為是非常成功!...:) 可惜這種技巧無法超越錄音本質 ── 我的意思是,2.0 的SOLSTICE 勝過 2.0 BNL,所以也必定勝過 5.0 的BNL。

    至於視覺因素,我個人是認為,從入門開始視覺是一個助因,可是到了進階水準就會轉成反效果了.... 我最初的音樂素養都是透過一邊讀譜一邊聽音樂開始學習,可是到了拉威爾與皮爾奈這種超級複的精緻音樂,讀譜己經反而造成欣賞的嚴重干擾了....

    引用 作者: 葉sir 查看文章
    既模擬.越徹底越像8).
    多年前第一次看..梁祝協奏曲 dvd..不論聽得再熟(cd).起音(cd印象)就漏聽至少一樣樂氣器..現場video的運鏡也近年來大幅進步.有更佳相輔效果.
    葉sir 意見我完全贊成喔!只是到了某種進階程度,有可能視覺會干擾聽覺呢!....:)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任何科學的興趣,如錶、車、音響.........很多人會追求極致,但結果就是不能帶、不能開、不能聽,只能玩,失去了實際用途。
    回歸帶、開、聽就好了.............
    這個......我那台二手價只有5000元,改裝費用一百三十萬(你絕對沒有看錯);上次颱風的大風雨可以在高速公路時速160-200 從新竹到台北來回.....這樣子的瘋狂改裝車,八年來一直是我的代步車哩!....:P :P (我承認我是在嘴砲.... )

    我很同意 AndyChu 上述所言,所以當時改裝我的車子時,無論多麼重視性能,一定要求必需『能文能武』,裝上防滾籠就可以直接下場比賽,拆掉防滾籠就是貌不驚人的代步車;所以我玩的改裝車就是日常生活能開、能載嬰兒老父母的代步車。

    這次現場體驗,是讓我發現『現在』玩音響可能有方向走偏的大問題,如果可以導正,一切目的還是回到音樂欣賞本身,就是為了可以直接唱片就聽到音樂家所寫出的完整聲音,甚至可以當下直接默寫總譜。所以我也跟ANDY一樣,期待玩音響後,音響仍然可以聽!......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恕刪]好煩,不想了!但似乎路上有了分水嶺了...8)
    現在先不吵你,等到你的『分水嶺』搞清楚之後,我們再來好好討論!....

  4. #1394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其實分水嶺,應該說是跟psycho兄走的這條路上的岔路了!8)

    今天我發現一件事,好不容易又買了一張新的流行樂,我特別想要再試試CD拋光的影響,同時也是試一下最近做的一些改變,所以先不拋光聽一次,然後拋光,再聽...怎麼差不多了(sweat),我是指,沒拋光就好像是已經有了有拋光的效果了...:O

  5. #1395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remo兄

    音響等於現場....我也認同您的概念,就是音響要等於現場基本上需要太多條件了,
    大多數軟體:
    跟現場的訊息還是差距很遠,或
    是根本跟現場的訊息不同,
    分歧好像就是這一點,
    當然有少數軟體有足夠條件讓音響有機會等於現場,
    不過只侷限於某幾張或某幾家的CD而已,
    所以不能老是研究音響等於現場,只聽那幾張吧。
    而且為了找出某幾張合乎條件的CD,
    茫茫CD大海中,
    可能就沒心情好好聽音樂了。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我覺得視覺在對聽感的影響應該不大,因為唱片我們都會聽過很多次的,正如您上面說的,就算我們不像psycho兄能看譜背譜,也聽到能背起來!

    但的確就像kevintran兄您上面所說的,問題很多,而且我覺得位置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中的問題,所以...........

    好煩,不想了!但似乎路上有了分水嶺了...8)

  6. #1396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remo兄

    音響等於現場....我也認同您的概念,就是音響要等於現場基本上需要太多條件了,
    大多數軟體:
    跟現場的訊息還是差距很遠,或
    是根本跟現場的訊息不同,
    分歧好像就是這一點,
    當然有少數軟體有足夠條件讓音響有機會等於現場,
    不過只侷限於某幾張或某幾家的CD而已,
    所以不能老是研究音響等於現場,只聽那幾張吧。
    而且為了找出某幾張合乎條件的CD,
    茫茫CD大海中,
    可能就沒心情好好聽音樂了。
    AndyChu兄說的真好.

    有些樂團(像Axe 和 Queen), 現場的表演遠比不上唱片,那怎麼辦呢?:O 有時候,還是別鑽牛角尖了吧.

  7. #1397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remo兄

    音響等於現場....我也認同您的概念,就是音響要等於現場基本上需要太多條件了,
    大多數軟體:
    跟現場的訊息還是差距很遠,或
    是根本跟現場的訊息不同,
    分歧好像就是這一點,
    當然有少數軟體有足夠條件讓音響有機會等於現場,
    不過只侷限於某幾張或某幾家的CD而已,
    所以不能老是研究音響等於現場,只聽那幾張吧。
    而且為了找出某幾張合乎條件的CD,
    茫茫CD大海中,
    可能就沒心情好好聽音樂了。
    我的想法是~
    唱片跟現場的訊息不同?我是認為現場有的,唱片裡不一定有,唱片裡有的,現場一定有!當然要把唱片裡加油添醋的東西摒棄不看!

    就好比說一條河,我們要取它的水,在離始端1公尺、2公尺、17公尺,或河道邊、河道中間,河水表面、水中、水底,這些不同位置取得的水,或許是大同小異〈就好比初入門時聽任何音響都覺得一樣的感覺〉,但可能用檢驗的方式,就發現不同之處了!

    而人所認知的現場,假使說人進到錄音現場,一個人也僅感受到他所在位置的現場,樂手、製作人、錄音師、工程人員等等,都有其各自感受到的現場,除非我們能去好好找出在整個大現場中的好位置,去聆聽過後,才能有最綜合的感知!當然,不好的位置也要去感受一下..


    所以說,我這樣算不算在吐槽psycho兄?因為我是覺得我是認同psycho兄的音響即現場,但加上我的觀點是變成音響即“部份現場”,而psycho兄上面拿這次現場聆聽的感覺,去比對唱片...或許說是有某些成份的否定,似乎又有些...我也不會說,就好像怪怪的?!是不是該說拿a部份去比對b部份,這樣是一定有“不同”的結論,但有“對錯”嗎?

    當然我認為音響是“部份現場”,那就要聽得到這“部份現場”那個“部份”該有的大小氛圍跟活生感,這也是我很寬鬆的一個要求而已!

  8. #1398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AndyChu兄說的真好.

    有些樂團(像Axe 和 Queen), 現場的表演遠比不上唱片,那怎麼辦呢?:O 有時候,還是別鑽牛角尖了吧.
    如果以後現場表演,聽眾席有在舞台正前方大約幾公尺的半空中的位置,就好像音樂廳那些吊在半空中的位置,或許現場就贏了!:P

    樂團的表演還真的是現場才來得有power!

  9. #1399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remo兄可能誤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就像Kevintran兄舉例般。

    樂團現場演奏的現場錄音
    樂團錄音室的錄音
    樂團無觀眾的現場錄音

    很多情況樂團在某個音樂廳錄音時是清場的,跟你去聽的那場就可能完全不一樣了,而且可以重來。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我的想法是~
    唱片跟現場的訊息不同?我是認為現場有的,唱片裡不一定有,唱片裡有的,現場一定有!當然要把唱片裡加油添醋的東西摒棄不看!

    就好比說一條河,我們要取它的水,在離始端1公尺、2公尺、17公尺,或河道邊、河道中間,河水表面、水中、水底,這些不同位置取得的水,或許是大同小異〈就好比初入門時聽任何音響都覺得一樣的感覺〉,但可能用檢驗的方式,就發現不同之處了!

    而人所認知的現場,假使說人進到錄音現場,一個人也僅感受到他所在位置的現場,樂手、製作人、錄音師、工程人員等等,都有其各自感受到的現場,除非我們能去好好找出在整個大現場中的好位置,去聆聽過後,才能有最綜合的感知!當然,不好的位置也要去感受一下..


    所以說,我這樣算不算在吐槽psycho兄?因為我是覺得我是認同psycho兄的音響即現場,但加上我的觀點是變成音響即“部份現場”,而psycho兄上面拿這次現場聆聽的感覺,去比對唱片...或許說是有某些成份的否定,似乎又有些...我也不會說,就好像怪怪的?!是不是該說拿a部份去比對b部份,這樣是一定有“不同”的結論,但有“對錯”嗎?

    當然我認為音響是“部份現場”,那就要聽得到這“部份現場”那個“部份”該有的大小氛圍跟活生感,這也是我很寬鬆的一個要求而已!

  10. #1400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remo兄可能誤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就像Kevintran兄舉例般。

    樂團現場演奏的現場錄音
    樂團錄音室的錄音
    樂團無觀眾的現場錄音

    很多情況樂團在某個音樂廳錄音時是清場的,跟你去聽的那場就可能完全不一樣了,而且可以重來。
    我想我應該沒有誤解!

    AndyChu兄說軟體跟現場的訊息還是差距很遠,或是根本跟現場的訊息不同,在我的認為,就是像我上面所舉的汲取河水的例子,存在的變數是很多的!AndyChu兄所說的不同,我想那是軟體跟現場在表面上一定存在的給人的一種觀感,但我就是說“軟體只是一部份的現場”,如果把軟體擴張成“整個現場”,然後這樣拿來跟真正的現場作出比較,似乎有些問題!
    其實我說的,是在我心裡,一個以“理想性”為出發點的說法,牽扯很都東西,我現在一時也說不上來!|(|-
    不過簡而言之,就是如AndyChu兄說的,需要很多的條件配合,而我心裡就是要把那些條件都湊足,而且每個條件都perfect,然後都能依照我們想要的去做去聽,再來作唱片跟現場的比較!
    只是那還真是不可能的事!光是聽CD的母帶跟CD成品兩者然後比較,這應該也不是多少音響玩家能做到的!:|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