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昨天聽philips 小澤徵爾的貝九還好丫,除了音場沒EMI的寬深之外聲音很平衡好像沒中頻突出的現象,是不是我耳朵還是系統有問題?(sweat)(sweat)(sweat)
philips 小澤徵爾的貝九 我沒有這張,但是依我手上這麼多張『第一版』philips cd的經驗,目前為止『沒有半張』philips的錄音是『講究 hi-fi 性能的』,所以有很大的把握,這張小澤徵爾的應該也逃不掉...:P

PHILIPS 有兩種『中頻突出』的失真:一種是在頻率響應上,中頻好像拉EQ一樣突出;標準的示範是人人搶破頭的阿勞最後錄音紙盒裝;這種中頻突出,scs 你的系統一定可以聽出來。

另一種是頻率響應沒有突出中頻,但是『好像先拉高中頻的EQ、再降為正常』一樣,讓中頻染上『不正常的厚度』;雖然頻響正常,但是在敏感的系統一聽就出來了。標準的示範是人人搶破頭的葛魯米歐與哈絲姬兒,這種中頻突出與CBS的華爾特錄音一模一樣,我手上皆應該是第一版CD。

依我從三萬五千元音響玩起的經驗:要分辨第一種很容易,要分辨第二種就高難度了:因為這種中頻突出考驗的是系統的相位失真而不只是暫態,我的經驗是相位失真往往要到幾十萬以上的系統才有可能解決,低價位系統太難表現了。

相位失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音場舞台的深度層次』;當天去scs你家訪時,有提到這正確錄音的emi france應該要聽到:銅管在後、木管在中、弦樂在前。當天提到你的系統有深度層次但是『不夠爽』,那時認為是空間不良的極限,也許可能是器材的極限也說不定。

說來說去好像就是要虧你的十萬元系統,我可沒這個意思喔! 我是非常科學地認同你那套十萬元系統達到非常多 hi-fi 性能,但是同樣科學的角度,我也會努力思考十萬元的最高性能究竟會有什麼天限,這樣子的科學才好玩...

等我改完作業,我會把那台羅啟良的電池供電唱放拿去你家測試:如果『音場舞台的深度層次』提升很多,那就是問題所在了,順便測測看我現在有沒有『診斷音響系統』的能力.... :P

我手上中落馬的philips LP是:
美藝三重奏的拉威爾三重奏與葛魯米歐之拉威爾小提琴奏鳴曲
約夫姆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的貝多芬交響曲
一張數位錄音的萊比鍚樂團之莫札特安魂曲
還有爛爛的台版葛魯米歐一堆與哈絲姬兒一堆,通通聽得出PHILIPS的錄音有問題==>有趣的是,以前不使用超低針壓還不覺得問題很大,現在使用超低針壓之後PHILIPS的LP通通變得無法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