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共14頁 第一第一 ... 311121314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21 到 130 共計 134 條
  1. #121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arodielin 查看文章
    1. 我的部落格是寫給有心進入科學測量的朋友一個指引. 我的一些經驗分享, 還有從Rebecca誕生以來透過很多朋友給我的感動. 今年三月台灣之旅, R友為我北中南辦了三場聚會, 我受邀到七八位Rebecca用戶家裡跟他們分享音樂的感動跟他們發燒的經過. 離開台灣時手中帶了二十多片大家送的發燒CD. 透過同一組喇叭在不同空間器材組合, 加上主人聆聽音樂種類差異, 讓我對空間產生了新的認識. 這不是實驗室或無響室可以告訴我, 也不是學校可以教的. 這跟郭靖沒透過黃蓉的手藝學不到洪七公的降龍掌是一樣的. 這是我所謂的善緣.

    受之於Community, 回饋我的一些心得算起來微不足道. But that's the least I can do. 回美雜事太多, 很多想動筆的東西都先放著.

    所謂"指引", 讀者不應該期待光讀部落格就可以悟道 - That's impossible. 我說過很多次, 音響是實驗科學, 沒有放下身段, 聲波的反應不會自動出現在眼前. 指引只是一個入門的動作. 原則上我以 "假如我剛入門的時候, 讀到這篇文章就好了" 的心態去記錄這一段路程. 你會看到我用Rebecca做例子. 因為這是真實發生的事. 我寫冰風雪的時候, 台灣就我知道只有一位朋友真的做了一組. Rebecca不一樣, 我收到的真實回應題材太豐富了.

    4. Scan Revelator 用 5 dB一大格, 一小格 1 dB. 我當然不知道Peerless測試的時候參數設定是怎麼樣. 我以為用12 Smoothing是看你說的 (使用B&K 在無響室以1m/2.83V 1/12 Oct的測試數據). 假如你的1/12 Oct代表的不是1/12 Smoothing, 建議你交代清楚. 但其實這不重要. 看她的圖表, 我會希望她的解析度再高一點. 她的細微鋸齒太少. But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設計師拿到單體會自己測, 廠商的數據都是參考用. 有的廠商數據很漂亮, 實測起來發現數據太樂觀. 這個領域跟擴大機的瓦數一樣, 沒有什麼標準. 對消費者來說, 只有眼睛放亮一點.

    5. 假如有閒細心讀我的文章, 會讀到在我正式公開Rebecca測試數據之前寫的一段文字:

    為什麼我至今未公該Rebecca測試數據: Rebecca的測試數據從來不是秘密. 在台灣看過我測試的朋友, 跟一些Rebecca使用者自己進行測試, 不少朋友已經看過了. 我不想公布的原因:

    A.我覺得測試數據對大部分的Rebecca現任owners, 以及對Rebecca有興趣的朋友沒有太大幫助. 過去一些Rebecca使用者遇到的問題大部分是空間跟擺位造成. 測試數據對這類問題沒實質用處. 提供大家擺位的照片作參考幫助更大. 這是Rebecca Community可以做到的.

    B.我不希望你是因為看到測試數據來買. 測試數據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 懂不懂每個數據在說什麼, 第二個層次: 明不明白測試數據的”能”與”不能”. 第一個層次如果你很用功讀書, 願意花點時間作實驗, 可以在Internet找到大部分答案. 第二個層次, 你必須要實際設計過喇叭, 實際測過單體, 實際聽過很多裸單體, 還需要很多經驗 (這可以自己累積或有幸得到高人傳授). 這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 郭靖能學到降龍十八掌沒有黃蓉的廚藝跟桃花島的機緣, 是辦不到的. 令狐沖如果沒上悔過崖, 遇不上風清揚, 也練不到獨孤九劍.


    Rebecca的頻響也到40K, 但給你看20K-40K的頻響曲線沒有任何意義. 人耳無法辨別這個區段. 但一個可以到40K的高音, 她的好處會展現在其它人耳可以辨別的區段 (那些頻段?什麼好處? Homework assignment).

    Linkwitz 這段話很經典:

    "I do not show frequency response measurements, because I have no single set of data that fully describes the speaker."
    http://www.linkwitzlab.com/orion-faq.htm#Q13


    不介意讀英文的話, 整段讀完會明白為什麼我在上面這麼說. 我希望Rebecca的數據是一種印證. 以我現在的經驗可以從好的測試數據看很多東西, 但跟Linkwitz說的一樣, 隔空抓藥聲波這種變數很多的領ˋ限制很多.ˋ

    如果你在掏寶上找到真愛, 恭喜你囉! 討論空間的主題談到Baffle Loss跟Diffraction我已經有點意外了 (應該歸功於你的問題問得好?). 我覺得這個Thread不是討論Voicing的地方.

    你說到重點了!指引不對,有時會讓人更亂!

    例如你說的喇叭數據、擴大機數據沒有標準,這句話也對也不對,也對的原因是所謂的好聽能有標準嗎?

    也不對的原因是,喇叭跟擴大機都有測試的法規標準,例如喇叭是IEC-60268-5、擴大機是IEC-60268-3,這

    是為了避免大家各測各的,造成混亂!所以一般廠家在測試時都會宣告他使用什麼測試法規,若不是照法規

    來測,也會宣告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進行測試,這樣才不會造成誤解!就拿你的喇叭來說,你公佈的曲線並

    沒有公佈你是在什麼狀態之下測的、設定值,那一般消費者如果回到家測試後,發現他測試的跟你不同,不想跟你溝通,

    是否可以告你欺騙、廣告不實呢!

    給你個建議,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另外,謝謝、音響產品我應該不用去淘寶買。


    不過,小弟真的跟你說的一樣,小時候不認真用功念書,所以才來作音響行業,為了充實自己的不足,加入了AES成為會員,

    但水平還不夠發表論文,所以只有慢慢的收集,慢慢的看AES的論文,現在才看了186篇而已,包含了音箱設計、Horn、Magnet、

    Measurement 、Mobile Phone、Motor Nonlinearity、Port、Power Handling、Room Acoustic、Sensitivity、Spider、Thermal、Unit Design、Voice Coil General

    ,大陸的論文因為有一些朋友一直有在期刊上發表聲學論文、實驗心得,所以大陸的論文也收集了一些,書倒沒買幾本,但

    關鍵的都買了,還在研究跟作整合,你的建議,小弟接收到了!由衷的跟你說聲謝謝。
    此篇文章於 2012-08-16 06:17 PM 被 carsound 編輯。

  2. #122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要是我沒猜錯的話,carsound大應該是服務於音響製造業界的。從他已前發表過的文章,我想他設計過的喇叭或量過的單體應該不會少的。我個人覺得他說的一些論點還蠻中肯的。

    當然,我沒作過喇叭也沒真的量過喇叭,我對喇叭測量的瞭解很有可能有很多誤解。
    我是音響業界跑龍套的,騙吃騙喝、因為我同事都說我只出一張嘴,一對耳朵、他們就要作到死......

  3. #123
    註冊日期
    2009-09-23
    文章
    84
    Thanks
    6
    Thanked 51 Times in 23 Posts

    預設

    1. 我舉的例子的是擴大機的瓦數跟測量. 這兩個東西廠商可以自由心證. HomeTheaterMagazine.com 測量很多擴大機的瓦數, 有的說75W, 實測只有20W, 有的說65W, 測起來有100W. 有的保守有的太樂觀. 這是產業的現象. 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利的. 幾年前美國FTC想規範擴大機的瓦數 (如果廠商呈報不實, 罰款), 後來不了了之, 因為執行上不易, 加上這個動作後來被認為沒有太大價值 (跟FDA規範藥品比起來).

    同樣的, 喇叭的靈敏度也是五花八門. 單體的TS參數也各有花俏. Scan 跟 Seas 這種大廠High end的單體有時候T/S參數實測跟表定差很多 (他們也都說我們用IEC Standard). 但他們還是可以賣, 使用者可以選擇. 看應用, 有的差距沒關係.

    2. 很多喇叭大廠都沒公布頻響圖. 有些還"禁止"Stereophile公布, 或是不願讓Stereophile Review他們的喇叭. 有的公布用10dB的格式. 在這裏(http://parodielin.blogspot.com/2012/07/rebecca.html) 我有提到測試麥克風的擺設點. 沒有用Smoothing. Rebecca從2011年底開始, 我故意不公布. 因為我想看看大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 聽感會是什麼. 我不想因為測試圖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 公布頻響圖是2012年七月. 這是一種印證跟學習. 有頻響圖對使用者來說多了一層判斷資料, 使用者必須花點功夫去了解. 有的朋友有能力印證, 很多沒有. 所以這要看使用者相不相信設計者, 理念是否一樣.

    My preference: 5 dB, Non-Smoothing, Gated Response. 說穿了也很簡單. 其它參數怎麼調整跟如何擺位來克服空間反射波的限制/干擾, 測試解析度能到多低的頻率, 這跟測試者的功力有關.

    3. "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 真要有這種"告"的事件, 喇叭的靈敏度跟擴大機瓦數會先發生. 接著可能是單體參數跟喇叭阻抗. 高等法院處理這些案件可能就客滿要領牌子排後補了. 頻響圖可能連後補都排不上. 要不從圖就可以判斷, 如果做不到這點, 公布軟體設備設定也沒幫助也還是自由心證. 我的一些文章可以幫助使用者眼睛張亮一點. 看Stereophile的測試圖是一個不錯的學習起點. 試著去讀註標, 有心者可以從Internet學到不少東西. Tangband 的測試圖在DIY族群中屬於"樂觀派", 但這不影響他有些單體很不錯的事實. 因為大家拿到手, 照妖鏡照一下就知道了.



    引用 作者: carsound 查看文章
    你說到重點了!指引不對,有時會讓人更亂!

    例如你說的喇叭數據、擴大機數據沒有標準,這句話也對也不對,也對的原因是所謂的好聽能有標準嗎?

    也不對的原因是,喇叭跟擴大機都有測試的法規標準,例如喇叭是IEC-60268-5、擴大機是IEC-60268-3,這

    是為了避免大家各測各的,造成混亂!所以一般廠家在測試時都會宣告他使用什麼測試法規,若不是照法規

    來測,也會宣告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進行測試,這樣才不會造成誤解!就拿你的喇叭來說,你公佈的曲線並

    沒有公佈你是在什麼狀態之下測的、設定值,那一般消費者如果回到家測試後,發現他測試的跟你不同,不想跟你溝通,

    是否可以告你欺騙、廣告不實呢!

    給你個建議,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此篇文章於 2012-08-18 08:44 AM 被 parodielin 編輯。

  4. #124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arodielin 查看文章
    1. 我舉的例子的是擴大機的瓦數跟測量. 這兩個東西廠商可以自由心證. HomeTheaterMagazine.com 測量很多擴大機的瓦數, 有的說75W, 實測只有20W, 有的說65W, 測起來有100W. 有的保守有的太樂觀. 這是產業的現象. 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利的. 幾年前美國FTC想規範擴大機的瓦數 (如果廠商呈報不實, 罰款), 後來不了了之, 因為執行上不易, 加上這個動作後來被認為沒有太大價值 (跟FDA規範藥品比起來).

    同樣的, 喇叭的靈敏度也是五花八門. 單體的TS參數也各有花俏. Scan 跟 Seas 這種大廠High end的單體有時候T/S參數實測跟表定差很多 (他們也都說我們用IEC Standard). 但他們還是可以賣, 使用者可以選擇. 看應用, 有的差距沒關係.

    2. 很多喇叭大廠都沒公布頻響圖. 有些還"禁止"Stereophile公布, 或是不願讓Stereophile Review他們的喇叭. 有的公布用10dB的格式. 在這裏(http://parodielin.blogspot.com/2012/07/rebecca.html) 我有提到測試麥克風的擺設點. 沒有用Smoothing. Rebecca從2011年底開始, 我故意不公布. 因為我想看看大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 聽感會是什麼. 我不想因為測試圖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 公布頻響圖是2012年七月. 這是一種印證跟學習. 有頻響圖對使用者來說多了一層判斷資料, 使用者必須花點功夫去了解. 有的朋友有能力印證, 很多沒有. 所以這要看使用者相不相信設計者, 理念是否一樣.

    My preference: 5 dB, Non-Smoothing, Gated Response. 說穿了也很簡單. 其它參數怎麼調整跟如何擺位來克服空間反射波的限制/干擾, 測試解析度能到多低的頻率, 這跟測試者的功力有關.

    3. "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 真要有這種"告"的事件, 喇叭的靈敏度跟擴大機瓦數會先發生. 接著可能是單體參數跟喇叭阻抗. 高等法院處理這些案件可能就客滿要領牌子排後補了. 頻響圖可能連後補都排不上. 要不從圖就可以判斷, 如果做不到這點, 公布軟體設備設定也沒幫助也還是自由心證. 我的一些文章可以幫助使用者眼睛張亮一點. 看Stereophile的測試圖跟Rebecca的圖是一個不錯的學習起點. 試著去讀註標, 有心者可以從Internet學到不少東西. Tangband 的測試圖在DIY族群中屬於"樂觀派", 但這不影響他有些單體很不錯的事實. 因為大家拿到手, 照妖鏡照一下就知道了.

    4. 我從沒想到真的會有使用者測Rebecca. 這位朋友 (http://www.hifidiy.tw/showpost.php?p=8127&postcount=26) 先跟團買了一組R2, 兩個月後加了兩對 Rebecca 3. 過了半年回來買了 Viva. 分享照片給我的時候, 他也分享了他的測試結果 (我很訝異). 他用免費軟體, 我請他用Gated Response, 他用的訊號跟我用的不一樣, 從照片他的空間雜物應該不少, 擺位可能也沒有我講究. 但殊途同歸, 得到的答案還蠻接近的. 一法通萬法通, one just needs to know what matters.

    1、擴大機測試W數不同這是存在的,不過通常有差異的點,是在於他們在宣告的部份,而非規範上!

    很簡單,喇叭的測試也適用,例如法規是以擴大機的最大輸出通常為THD+n <10%,但有些廠家就是<1%,

    但都會宣告,喇叭也一樣,4Ω標準1m/W是2V ,有些廠家就是用用2.83V/1m,


    另外,T/S參數不在法規規範內,所以T/S參數會有差異,這常發生的原因為兩種可能,一、儀器不同、標示就會不同,例如CLIO就跟LMS不一同。

    二、測試方法不同、一般消費者通常採用,小訊號測試,就是線夾了就測、但廠家通常採用大訊號測試,而且還會加上個1K的電阻進行阻抗

    曲線測試。



    測試的方式不同曲線就不同,我就碰過一個廠商他的曲線低音是比較多了,我一沒注意他宣告的部份 10cm/W(近場測試低音較多)

    就測了,結果曲線就不一樣!移到10cm低音多、1m低音少、3m低音更少。

    很多廠家在測試就是會投機取巧!平....是可以作出來的,就看消費者會不會判斷了。

  5. #125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身為版主在此提醒一下參與討論的所有人,

    文章中請不要有商業宣傳的意圖, 不要試圖由走在灰色地帶暗渡陳倉, 目前的狀況我個人是OK, 因為都還是有內容正向的討論,

    本文僅是善意提醒,

    另外也想提醒, 網路上討論交流, 不是比誰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

    本站上不乏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的一方之霸, 即使領域不同, 對於科學的事多少都是能夠心神領會的,

    為文討論, 目的並不在當老師教學生, 也非指導教授對研究生的論文方向發表意見, 如果有這種心態, 老實說目前文章的水平都還不夠,

    本串討論到現在已經與主題無關, 但我個人覺得無妨, 請繼續,

    若是要進行攻防辯論, 我期待看到更多的火花, 更多更深入的對談

  6.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2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9. #127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身為版主在此提醒一下參與討論的所有人,

    文章中請不要有商業宣傳的意圖, 不要試圖由走在灰色地帶暗渡陳倉, 目前的狀況我個人是OK, 因為都還是有內容正向的討論,

    本文僅是善意提醒,

    另外也想提醒, 網路上討論交流, 不是比誰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

    本站上不乏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的一方之霸, 即使領域不同, 對於科學的事多少都是能夠心神領會的,

    為文討論, 目的並不在當老師教學生, 也非指導教授對研究生的論文方向發表意見, 如果有這種心態, 老實說目前文章的水平都還不夠,

    本串討論到現在已經與主題無關, 但我個人覺得無妨, 請繼續,

    若是要進行攻防辯論, 我期待看到更多的火花, 更多更深入的對談

    抱歉,讓主題偏離了,而且版主說的沒錯,感覺我發言似乎有些不妥,這是我個人

    性格上的不足處,若有得罪各位網兄望請見諒。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arsound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128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樓上的carsound大哥,版主好像不是說您。

    不過,我期待能看到更多測量方法的介紹。比方說,如果要作gated response,那麼gate要開多久才不會把房間的反射波收進去?喇叭本身的繞射,面板的反射要如何能量到(又不會和反射波混在一起)?要不要作離軸的測量?

  12. #129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我把上面一些沒有必要的文章都刪了,

    對於被刪文的前輩感到抱歉, 但是為了避免有心人挑起不必要的紛爭, 請容小弟齊頭式地刪文

    再次抱歉,

    我不想要因為某些有特定目的的文章, 把能夠也正在對空間討論相關版面的能人高手給趕走,

    小弟並不反對輕鬆的對談, 但是太多這類的對談而且方向不太對時將造成其他網兄閱讀的困難, 恕我不得已做出如此決定

    對於Thxman希望你了解我是對事不對人, 儘管你認為你的文章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但是你的做法我看到的只有引起很多爭議, 也不僅僅是在My-Hiend.com而已,

    所以對你說聲抱歉, 請你改變作法,

    身為版主我會捍衛貢獻者, 以及有心交流的讀者的權益,

    交流討論非常簡單的幾個原則我已經提過了, 也請大家配合, 這裡絕對不是一言堂,

    我要做的是吸引更多高手來激發更多火花, 任何會妨礙這個目標的人以及行為, 我將會積極處理!

  1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130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我把上面一些沒有必要的文章都刪了,

    對於被刪文的前輩感到抱歉, 但是為了避免有心人挑起不必要的紛爭, 請容小弟齊頭式地刪文

    再次抱歉,

    我不想要因為某些有特定目的的文章, 把能夠也正在對空間討論相關版面的能人高手給趕走,

    小弟並不反對輕鬆的對談, 但是太多這類的對談而且方向不太對時將造成其他網兄閱讀的困難, 恕我不得已做出如此決定

    對於Thxman希望你了解我是對事不對人, 儘管你認為你的文章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但是你的做法我看到的只有引起很多爭議, 也不僅僅是在My-Hiend.com而已,

    所以對你說聲抱歉, 請你改變作法,

    身為版主我會捍衛貢獻者, 以及有心交流的讀者的權益,

    交流討論非常簡單的幾個原則我已經提過了, 也請大家配合, 這裡絕對不是一言堂,

    我要做的是吸引更多高手來激發更多火花, 任何會妨礙這個目標的人以及行為, 我將會積極處理!
    不用抱歉,刪的好!!
    其實,我已經有陣子根本不想看這篇.
    "落落長",或許說是太專業,或者是個人膚淺.
    總之,根本已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哈~~繼續,繼續!!

    StevenCheng將軍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