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共714頁 第一第一 ... 8408458498506507508509510518558608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5,071 到 5,080 共計 7137 條
  1. #5071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教授的回文正是我想知道的。
    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身體」想成一部超級偵測器,可以測量超級多的參數,在下意識層面運作,意思是我們平常也沒察覺到。
    而我們的表面意識,則是這部偵測器的「螢幕」。我們可以選擇想看哪些參數,允許其進入到我們的表面意識焦點。
    其餘的,就被丟到背景作業去。
    因此,我們才能在轟轟的車流聲當中打電話,跟電話那端的人溝通。

    而我的原始問題(在發文以前)是,一個男的與一個女的,若叫他們唱同一個Do音,人類可以瞬間判斷哪個是男哪個是女。
    或者,你能分出這首歌是不是同一個人唱的,即使他們唱的音階都一樣。
    Why? How?
    如果我們只量測頻率的話,同一個Do音都是一樣的。這當中肯定有什麼參數存在差異,而我們現今認知的儀器還沒去測量。
    因此我才想知道,在更現代的現在有沒有儀器可以做到這件事。
    這概念就像看過鳥飛之後,才去研究空氣動力學。

    而回到教授說的,我們身體的儀器也可以被訓練選擇要哪些「焦點」進入我們的表層意識。
    也就是教授說的「心理音色」。那些參數可以靠著表面意識有意識地選擇而進入。
    因此,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一種人體的「機器學習」以及「AI訓練」的綜合。
    但這過程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說,所有參數都被允許加入我們的焦點。
    這就造就了──用我習慣(關心)的分類,Hi-Fi類與非Hi-Fi類客群的產生。我相信兩者,都只是「訓練」之後的結果。
    差別在於他們學習過程中,得到的資訊以及他們做出的選擇。
    對此,我只能說,一切都是選擇的結果。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3. #5072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順便再cue一下教授
    是否用過你的音響室聽過桃山國小合唱團上的youtube。那感覺不知道是怎樣。
    另外這一部影片也是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n993jyK_Y

  4. #5073
    註冊日期
    2017-03-13
    文章
    78
    Thanks
    22
    Thanked 141 Times in 5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而我的原始問題(在發文以前)是,一個男的與一個女的,若叫他們唱同一個Do音,人類可以瞬間判斷哪個是男哪個是女。
    或者,你能分出這首歌是不是同一個人唱的,即使他們唱的音階都一樣。
    Why? How?
    如果我們只量測頻率的話,同一個Do音都是一樣的。這當中肯定有什麼參數存在差異,而我們現今認知的儀器還沒去測量。
    同一個 Do 的聲音,為什麼可以分辨是不同的人唱的。

    就我的理解,是泛音結構的差異造成的。
    這跟不同的樂器演奏出同一個 Do 為什麼能分辨出樂器應該是同一個意思。
    當我們演奏或者唱一個音的時候,那稱為 " 基頻 ",同時還會發出不同的倍頻,就是不同倍數的數個頻率的聲音。
    所以一個完整的聲音包含基頻與倍頻。每一個人或者樂器的泛音結構不同,可以讓人分辨出差異。
    如果發要發出沒有泛音的聲音,應該叫做 " 純律 ",電子樂器相關可發出。
    而這些東西都有儀器可以測量出來。

    如果我理解有誤,請其他高手幫忙解釋一下喔,謝謝。

  5.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arflight For This Useful Post:


  6. #5074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49
    Thanks
    323
    Thanked 426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我理解的跟dearflight兄說的一樣,
    之所以可以分辨出不同人唱Do,
    是因為不同人發出的泛音結構不同
    可能A的泛音集中在2、3階諧波
    B集中在4,6階。
    泛音結構正是讓我們能夠分辨不同樂器,
    比如小提琴和中提琴拉同一個音符(基音相同)
    甚至低級小提琴和高級小提琴拉同一個音符
    ,因為他們彼此之間泛音結構不同。

    其實psycho說的,剛好就是小弟最近正在糾結的器材升級方向。
    「理論上」以及「理想上」,
    錄音中完全捕捉到這些各式各樣的音色(基音泛音),
    而器材喇叭只是提供忠實還原。
    那器材喇叭的忠實還原,反應在聆聽位置的測量結果,
    就是必須要有愈完美的頻響曲線,以及直接音愈多愈好,反射音愈少愈好。

    但當然沒那麼簡單,就像psycho說的,
    人耳人腦比測量器材厲害多了也複雜多了...
    因為人耳人腦可以分辨直接音反射音,
    所以完美的測量結果,在人耳聽起來反而覺得少了些什麼(因為少了反射音)而覺得不真實
    測出來被有反射音等污染的結果,經過人腦的處理反而覺得聽起來真實....
    這也是acoustic psychology蠻常討論到的點

    所以小弟最近在準備升級系統的十字路口猶豫,
    到底是要往測量完美聽起來也非常不錯
    還是往測量沒那麼完美,但聽起來簡直amazing
    (其實前者是Dutch & Dutch 8c,
    後者是Orfer+audiomat套裝XD)

    哇咧想說上班摸魚一下簡短回沒想到打了這麼多


    Sent from my iPhone using Tapatalk

  7.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8. #5075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63
    Thanks
    1,660
    Thanked 1,638 Times in 4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你是好心,但是樂之邦絕對不可能使用Ian's FIFO啦!....

    你忘了Ian's FIFO完全丟棄來源的時脈,所以長期播放音樂會在一段時間後中斷,這個缺陷對於我們這種HI-FI瘋子當然不CARE,對於把音響當成精品的人就很CARE了,對於樂之邦主要顧客群是『耳朵不錯的3C族』那可是絕對致命的嚴重缺陷!所以我猜樂之邦不能做、做了也保證被3C族罵到天荒地老而倒閉了......
    嗯嗯,剛剛客服六號說Ian's FIFO是忽悠,有很多缺點啪啦啪啦...他們更相信他們的研發團隊。

    那就不用再費心了,顯然他們沒看到我要表達捨棄前端雜訊跟時脈這點,殘念。

  9.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5076
    註冊日期
    2014-04-28
    文章
    30
    Thanks
    358
    Thanked 93 Times in 22 Posts

    預設

    壞消息,剛問了六號,superdsp300晶片有低功耗版 標準版和hiend版三個規格,dt3不會用到hiend版的晶片,因為太貴沒人買...

  11. #507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順便再cue一下教授
    是否用過你的音響室聽過桃山國小合唱團上的youtube。那感覺不知道是怎樣。
    另外這一部影片也是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n993jyK_Y
    基本上我的百萬音響會更突顯『加料』與『不加料』的特色,但是『加料』不會太難聽,不像之前的三十萬元系統,加料的聲音是直接擺爛.....

    所以依你對桃山國小合唱團的熱愛,在我的百萬音響上試聽:cd唱片變得好聽,而youtude上的現場錄音完全變成天籟。

    引用 作者: seafood 查看文章
    壞消息,剛問了六號,superdsp300晶片有低功耗版 標準版和hiend版三個規格,dt3不會用到hiend版的晶片,因為太貴沒人買...
    我可能不擔心.....

    依我猜測,superdsp300 的 hiend版,應該是為了音響而存在,而不是為了hi-fi性能而存在;很有可能聲音反而走向染色,反而被我打槍......

    但是 低功耗版 比起 標準版 那就嚴重了!基本上數位端只要看到『低功耗版』就鐵定是衰聲的保證了......

  1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507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恕刪]
    所以小弟最近在準備升級系統的十字路口猶豫,
    到底是要往測量完美聽起來也非常不錯
    還是往測量沒那麼完美,但聽起來簡直amazing
    (其實前者是Dutch & Dutch 8c,
    後者是Orfer+audiomat套裝XD)[恕刪]
    我來推你入坑......

    我當然會推Orfer+audiomat套裝,理由也很簡單:要比Orfer+audiomat的聲音『更正確』還算容易,但是要比Orfer+audiomat還更接近『音樂本身的氛圍』那可就超高難度了!這個是我最新的體會,但是不知道如何客觀表述出來,害我常常無法寫出文章....

    我被 bc大魔王 拿器材 來音響室電過,深知audiomat並沒有100%走向hi-fi指標;但是也因為如此,才發現百萬元級以上的超高價音響追求的『音樂本身的氛圍』是怎麼回事,突然一下子完全能聽懂現代古典音樂了。可惜的就是完全想不通要怎麼客觀表述。

    我是猜測啦!Orfer+audiomat應該就是完全的向『心理上的音色』,導致某個程度以上其HI-FI性能會輸給追求『物理上的音色』的器材;但是兩者誰比較適合欣賞音樂?那很明顯應該是前者。除非,HI-FI性能的差距實在太大。

    你可以想成我聽到Orfer+audiomat播放很多現代錄音與現代古典音樂作品後,『會感動到完全不想寫文章』這麼誇張的地步!這個應該是非常難客觀測量的指標,很可惜的是便宜音響永遠達不到的地步(真是可惜!),而你既然有如此經濟能力,那就可以賭賭看!.....
    此篇文章於 2020-01-05 11:24 AM 被 psycho 編輯。

  14.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5079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來推你入坑......

    我當然會推Orfer+audiomat套裝,理由也很簡單:要比Orfer+audiomat的聲音『更正確』還算容易,但是要比Orfer+audiomat還更接近『音樂本身的氛圍』那可就超高難度了!這個是我最新的體會,但是不知道如何客觀表述出來,害我常常無法寫出文章....

    我被 bc大魔王 拿器材 來音響室電過,深知audiomat並沒有100%走向hi-fi指標;但是也因為如此,才發現百萬元級以上的超高價音響追求的『音樂本身的氛圍』是怎麼回事,突然一下子完全能聽懂現代古典音樂了。可惜的就是完全想不通要怎麼客觀表述。

    我是猜測啦!Orfer+audiomat應該就是完全的向『心理上的音色』,導致某個程度以上其HI-FI性能會輸給追求『物理上的音色』的器材;但是兩者誰比較適合欣賞音樂?那很明顯應該是前者。除非,HI-FI性能的差距實在太大。

    你可以想成我聽到Orfer+audiomat播放很多現代錄音與現代古典音樂作品後,『會感動到完全不想寫文章』這麼誇張的地步!這個應該是非常難客觀測量的指標,很可惜的是便宜音響永遠達不到的地步(真是可惜!),而你既然有如此經濟能力,那就可以賭賭看!.....
    我想我可以為教授所說的『音樂本身的氛圍』做點補充。
    事實上這也是我前面發問的其中的一個理由。

    我在想,教授你聽到的是目前人類還無法準確形容,但確實可以感受到「另外一種振動」。
    抱歉,在現今的任何術語當中,還沒有一個確切名詞。所以我這麼形容。
    你也可以把這個名詞換成電磁波、輻射、頻率、能量等等的,因為它還未被定義,所以怎麼稱呼都可以。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我在說玄學,但我只想說,這是確切存在的。請不要因為我們看不到或觀測不到就認為它不存在。
    因為如果照這個邏輯,持這個說法的人就不用拿手機了,因為他們從未看過電磁波。那麼為什麼他們還使用他們認為不存在的東西。
    還有,沒人「肉眼」看過「情緒」、「感情」,但我們「感覺」的到。
    我要表達的有兩點
    1.我們的身體所得到的參數,遠超過我們的感官(五官)察覺到。因此有些人有所謂的超感知覺,但那不過就是他們把螢幕調到比較少人有的頻道上。
    2.超弦理論已經暗示,萬物都是由振動構成。只是形式不同。
    我是在此基礎上來說明教授所感受到的東西。

    事實上我最近才體驗跟發現這件事,我從頭說起整個故事
    我最近再聽一個叫Thomas Bergersen的人的音樂,因而找到這部youtube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F2wrxHv18

    你可以在歌單中看見這首專輯是由兩個人一起作曲。
    .我之前沒聽過這首專輯。
    .我一如往常,邊看網頁邊聽音樂。因為我只想聽Thomas Bergersen的部份,所以我偶爾會切到youtube影片上看時間軸。
    但有時還是會忘記,歌曲跳到我既沒聽過,也沒記這首歌是那一首的下一首。
    .前面扯這麼多,是要說基本上我處於盲測的環境。我發現的是,我可以在兩秒之內聽出這一首是誰創作的。準確率在90%以上,只有一首被我認錯。我確實聽出「裡面的東西」不一樣。

    以上都是可以客觀察覺到的事實。

    以下,則是我個人推論,這部大家可以當成玄學。但我可以用信心指數100%告訴你我知道這是真的。
    因為我還有其他的資料來源(是書本,不是鬼扯還是電波什麼的),但我不打算公開告訴各位。
    但信不信是各位的自由。你要說我在鬼扯,我也不在意。

    我認為,包括創作者本身,也帶有自身的頻率。就好像演奏者,演奏出的東西可不只是音階一樣。
    為什麼教授稱讚的小提琴神手Tosi跟其他人不同,也許這件事還沒被儀器觀測出來,但大家都聽的出來。
    一定有其他超乎音階的東西存在,我們可以感覺到,但可能沒儀器感受到(尚未發明)。

    從這個前提來講,也許,教授聽到的是因為製作Orfer+audiomat的團隊帶有的頻率,為他們製作的東西附帶上不一樣的振動。
    就像替樂曲作詞,好的作詞會相得益彰,不好的作詞可能會像一鍋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就像交響樂團中出現的一股噪音。
    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頻率,無論是有形或者是無形。
    有另外一個故事是這樣,某個修女炒的菜超好吃,有人問她秘訣是什麼,她說因為她炒菜時對的炒的菜唱聖歌。

    就如同桃山國小合唱團的事一樣,我會喜歡上他們的youtube錄音也是如此。我也是聽了沒多久就確定他們的「頻率比較高」。
    我在想,關鍵在於你做那件事的意念,也就是當時散發的頻率,實際上關鍵是發散的頻率,或說是意念。
    我後來發覺把它們都「類比」到交響樂團,一切都會非常好理解。指揮,樂團,獨奏,合奏,一切的集合展現出來的成果。
    如果你同意我的想法,試著用交響樂來做類比會方便很多。

  16.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5080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63
    Thanks
    1,660
    Thanked 1,638 Times in 458 Posts

    預設

    數字時代3應該會用標準版,絕對是超過數字時代2,還是有很高的性價比。

    至於樂之邦要做成Ian's FIFO那類的東西,我就不抱希望,可能只能找tetsuka兄介紹的那位日本職人代工了。
    此篇文章於 2020-01-05 09:34 PM 被 gangster.tank 編輯。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