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共715頁 第一第一 ... 22627631632432532632732833637642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251 到 3,260 共計 7142 條
  1. #3251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2、AN 7510 OCC RCA訊號線 <= 這個叫做"數位線",嚴謹來說叫做數位同軸線。NANO DAC不是附贈一組白色不起眼的訊號線嗎?把QED Reference Audio 40訊號線換成那條白色線應該會讓你嚇一大跳,RUN 100個小時後會更嚇人......

    報告教授,我和我老婆今日比較Real Cable小白線(以下簡稱小白)和QED Reference Audio 40(它是紅色的,所以以下簡稱小紅)


    系統如下:
    普通未改裝Sony BDP-S190播放CD>AN 7510 OCC RCA訊號線>NANO DAC(用隨附變壓器)>小白vs.小紅>Octave V-40SE綜擴>ART monolith 3.1 喇叭線>PMC twenty5.24


    播放的是小牧神第4軌


    結果:
    我:小白的撥弦低頻比較紮實,整體清晰度比較高
    老婆:小白少了某些頻率,後段的短笛和其它配器有斷層,顯得太刺耳;撥弦聽起來顆粒分明,可能就是因為少了某些頻率而突出。
    而小紅在約250Hz~500Hz之間有渲染,但頻率比較完整,後段的短笛和其他樂器有較平順的銜接

    至於主觀的好聽不好聽就不講了,有些地方是小白好聽,有些地方是小紅好聽,而且我和我老婆覺得好聽的地方不一樣


    以上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325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恕刪]
    我:小白的撥弦低頻比較紮實,整體清晰度比較高
    [恕刪]
    再來還要我下毒嗎?那條小白線大概約600元的等級,如果換成數仟元的甚至才一萬多的旗艦香儂蒐線。。。。。。

  4. #3253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再來還要我下毒嗎?那條小白線大概約600元的等級,如果換成數仟元的甚至才一萬多的旗艦香儂蒐線。。。。。。
    小白的CP 值真的很高,至於real cable 更高階的線,入手只是遲早的吧

  5. #325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刪]
    首先再次強調,一切都是從聽感開始,才會有後面的理論猜想。一切開始就是,至少有我與bchsieh兩個變態級的耳朵,對於升頻甚至PCM轉DSD(後面使用應該比較專業的術語SDM)再透過DAC進行播放,都明顯有負面聽感。目前我個人唯一聽到DSD播放優於PCM的(不管播放來源是否為DSD),只有 KORG DS-DAC-10 這台專門為了推廣DSD而設計的特殊機種,而它本身的音響性能太差,其他就完全沒有聽感實證了。[刪]
    『反升頻』聽感背後的科學依據是非常嚴謹的,但是實作到音響系統又是一個問題。我最近想這個理論而百思不解:

    對岸中國非常令我滿意的數碼多網站,提出升頻或SDM播放會變好聽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就是DAC晶片原本會進行超取樣(簡化的升頻啦!)與SDM,使用電腦進行升頻或SDM後,可以大幅降低DAC的工作,從而得到很好的音質。

    聽起來真的蠻合理的!但是與我自己的聽感又完全不同。邏輯上有幾個可能:
    [刪]
    因為正在搬家,把完整U3TT方案包裝好收起來了,所以以下聽感都是JPLAY雙CAT直接用一根RC USB線連到四十五萬元級的AUDIOMAT 3 REFERNCE DAC 之 usb孔的聽感結果。

    其實也是因為這樣子測試比較安全,完整的u3tt方案下,任意插拔usb還是有潛在危險性,燒樂之邦或明緯都不會心疼,燒audiomat我就哭死了.....

    AUDIO PC 灌 Amanero COMBO384 驅動程式,CONTROL PC使用 FOOBAR2000 1.3.10,foo_input_sacd-0.8.4,JPLAY 6.2。

    這樣子就可以進行完整的 DSD NATIVE 播放,AUDIOMAT DAC也正確顯示 DSD 64 NATIVE。

    foobar2000 選擇 foo_dsd_asio 輸出,點擊 foo_dsd_asio 出現 ASIO Proxy 0.8.3 控制台,輸出選 jplay driver,DSD PLAYBACK METHOD選 ASIO NATIVE。會嚴重影響聲音的 DSD to DSD METHOD 選 NONE 或 SDM TYPE D(FP64),後者的聲音明顯較佳。

    再來是最關鍵的比較:foobar2000 的 Preference 之 Tools選項,選 SACD,OUTPUT MODE 選 DSD,這下子是DSD NATIVE PLAY,AAUDIOMAT DAC也是正確顥示。

    OUTPUT MODE 選 PCM,PCM Volume 選 +5db,sampling 選 176400,DSD2PCM Mode 選 Direct(Double-Precision,30k)。此時是 PCM PLAY,AUDIOMAT DAC 也正確顯示成 176K。 +5db是保證聲音聽起來與dsd play一樣大聲。

    OK!播放sacd的結果.........wow!!! PCM PLAY 獲勝!!!....

    其實 DSD PLAY 很像 JPLAY 的 ULTRASTREAM引擎,比較軟(溫和),比較綿密(所謂密度高?);而 PCM PLAY就像CLASSICAL引擎,動態對比明顯大很多,安靜時比 DSD PLAY有更黑的背景,大聲起來比 DSD PLAY吵雜。但是動態對比只要比較好,暫態就是比較佳,聲音細節就會比較多,音樂的真實豐富內容多一截,那一種對音樂欣賞有幫助是很客觀的。

    當然了!AUDIOMAT DAC的數位處理這一塊『不夠強』,或許可以歸責如此。但是DAC不能只看數位處理,後端類比處理才是最最重要的,否則只要買ESS9038或R-2R不就天下太平了?結果,遇到AUDIOMAT這種DAC後端天下無敵的DAC,DSD PLAY 的神話完全破滅..........

    更糟糕的是國外一堆評論文宣稱這台DAC播放DSD有多麼高傳真,這些人的耳朵一定有問題....:P

    話說回來,不否認DSD PLAY的確比較輕鬆,就好像小瓦數推全音域一樣;這種輕鬆其實是遠離HI-FI的,花太多錢我會覺得真是OOXX,花少少錢我會欣賞他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同時就知道他的音樂素養看看就好....:P

    再者,讓SACD即時176 PCM播放,當然遠遠遠遠遠遠遠遠不如事先轉檔再進行播放。

    三者,ASIO驅動程式本身有差!!!!同樣是FOOBAR2000進行PCM PLAY,使用 foo_dsd_asio,或直接使用JPLAY ASIO,後者居然明顯比前者好一些,CAT的眉角太多了。

    四者,當然了,再怎麼玩,就是被 AUDIO PC 先接 樂之邦DIGITIMES 2 再接 AUDIOMAT 狂電。

    最後,放棄玩 DSD PLAY吧!連直接播放 DSD 檔都有問題.....:P 至於為何連 DSD原始錄音=>DSD檔=>DSD播放,居然會輸給 DSD原始錄音=>DSD檔=>PCM播放,理論就又要請 bchsieh 出馬了.....

    希望最後別被我發現,DSD PLAY原來是最適合『習慣錯誤錄音的音響圈』之假象,那實在太可怕了。

    (END)

  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3255
    註冊日期
    2007-09-06
    文章
    175
    Thanks
    128
    Thanked 65 Times in 39 Posts

    預設

    可以請問一下教授,排插的用法嗎?是用法式排插嗎?那器材端的插頭如何插入法式排插呢?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SM-G935F 發送

  8. #3256
    註冊日期
    2008-01-06
    文章
    40
    Thanks
    226
    Thanked 100 Times in 25 Posts

    預設

    今天把最後一段從長芯盛接DT2線材換成電源分離,接上線性電源,完成整段電訊分離,且接線電,有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再次感謝教授分享,不然小弟本來打算去買RME的純數位輸出卡了。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abymlin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3257
    註冊日期
    2014-10-26
    文章
    5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雖然有前輩的例子在先,還是忍不住買了谷津 C-13來用用看.
    但在Win10下,真的與長芯盛 Adaptor衝突,無法開機,但用家人的Win7上就可正常使用.
    請問有在Win10下正常使用的解決辦法嗎?麻煩了,謝謝.

  11. #3258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在網路上看到這篇「DSD很好聽,可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我還在使用 192K PCM
    是從錄音師的角度來看DSD和PCM
    雖然我看得似懂非懂的,而且可能很多人看過了,不過和教授最近討論的主題有關,所以附上連結供大家參考

    此篇文章於 2017-02-27 10:12 PM 被 Deen 編輯。

  1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3259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8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在同一個作者裡頭看到這篇文章
    Stereo & the Soundstage
    我並沒有全部看懂
    但我認為對理解「音場」、「舞台」這些名詞應該有幫助

    他的另外一篇文章
    從錄音人的觀點看 Stereo, Hi-Fi
    我認為也值得一看,是個行內人講的HI-FI
    此篇文章於 2017-02-27 11:34 PM 被 yuntree 編輯。

  1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326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你們推薦的那個BLOG之文章我好像看過,的確是好文章!而且我的觀點跟他非常相似(佔便宜?).....不過我多年前寫出很多類似觀點的文章時,這些文章應該還沒出現?我也是憑自已的聽感使用心理學方法寫出來。可以說我寫得比較是通識的角度,而該作者則比較偏向專業的角度。

    但是我就有一點非常搞不懂了!觀點如此相似的情況下,該作者卻推薦「黑教堂」為示範錄音??不必動到我推薦過的"神聖空間"級唱片,單憑小牧神CD的聲場、空氣感與聲音舞台定位就可以把黑教堂無論LP還是CD通通踢到太平洋去了......而且正是與這些無限HI-FI的錄音相比,我才更肯定從聽感上黑教堂之堂音是人工殘響絕非自然殘響;加上人工殘響絕對會破壞聲音的高傳真度,怎麼足以當成示範錄音?還是說他是以市場上最容易找到的發燒片來選擇?但是1970年代的EMI FRANCE錄音也是狂電黑教堂無誤,所以左思右想實在想不出為什麼.........

    無論如何,該作者的論理非常清楚值得好好閱讀,但是唱片範例那就最好聽我推薦的......

  1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