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0 條
  1. #1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輕鬆愜意的Magnepan MG1.7


    繼上回短短聽過Magnepan MG2.6之後(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5/maganepan.html ),
    昨天終於又有機會能聽到MG 1.7,比2.6略矮一點,但也是170cm高的大個子,
    振膜總面積實在不是傳統動圈式喇叭能及的等級。

    上回那對有些問題,幾根絲帶鬆了,而且聽沒幾分鐘,擴大機的保險絲也燒了...
    這回喇叭是新品,用全套Accuphase C-2000前級與P-700後級推,
    再外加DRC與E-MU 0404 USB改電池供電DAC,
    唉,那輕鬆愜意實在是...未曾聽聞啊...

    聽這張Bolero

    一開始長笛與小鼓開唱時,那演奏廳便隱隱的展現在喇叭之後,我彷彿可以看見演奏廳深處暗暗的沒開燈...
    接著樂器一樣一樣加入,各項樂器的形體如真實的體型大小一般的立在音場中,而不是麻雀雖小那種縮了一號的樣子;
    尤其是音場高度,或許因為喇叭發聲面也很高,整個音場非常像真實的演奏廳;
    而且一開始就開到現場音量,隨著各項樂器漸次加入,音量逐漸拉高,卻絲毫不覺得喇叭不行了,唱不出來了,開始嘶吼了,快爆了(喜歡大音量聽音樂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MG1.7依舊輕鬆如意的唱著...

  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4. #3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沒記錯的話,MG2.6的低音和高音的材質好像不大一樣。到了MG1.7,所有的振膜的材質都一樣了。

    不過,好像大部份的平面喇叭都沒法和和其他的喇叭比大聲。我就是因為這樣才回頭用B&W801S3的。

  5. #4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沒記錯的話,MG2.6的低音和高音的材質好像不大一樣。到了MG1.7,所有的振膜的材質都一樣了。
    是啊,主人家也這麼說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不過,好像大部份的平面喇叭都沒法和和其他的喇叭比大聲。我就是因為這樣才回頭用B&W801S3的。
    喔?怎麼說呢?以那麼大的振膜面積應該能很輕鬆的發出很大音壓啊?
    尤其是高頻段吧?半球型高音的振膜面積實在太小,
    主人家還有另一對名廠四音路傳統喇叭,原本我們先聽這對,一直覺得放不開(前一天去同行者家的同廠體積類似的也是如此),
    換上MG1.7真是天差地遠...

    當時聽聽塵鼓

    這是最考驗這種雙面發聲喇叭的低頻,
    以這組合聽來,那場面之大,動態之輕鬆,該不輸上回測試的MBL 101E MK2;
    更妙的是,這曲該是人工製作出來的,藉由DSP處理製造鼓聲在音場中移動的效果,
    以這組合聽來,我竟然能聽到移動時那種兩聲道反相造成的雙耳怪異感!
    或許與其相位非常平直大有關係...(下一篇再寫這個)。

  6. #5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平面喇叭有好幾種:
    靜電喇叭(像Quad,Martin-Logan,Soundlab,等等), 雖然振膜很大,但是前後擺動的距離不大。老Quad最大的缺點就是小瓦數的擴大機推不動,但是大一點的就會讓振膜拍邊。我的ML SL3雖然也可以放的夠大聲,但是仔細聽,可以發現動態其實是有點壓縮。聽馬勒或是近代些的大型管弦樂特別明顯。樂曲配器越複雜,越明顯。但是,聽小編制的,或是配器不太複雜的(像很多New Age的音樂),靜電喇叭的空間感,樂器的形態感(大喇叭的好處),會讓人暫時忽略它們的缺點。當然,靜電喇叭的振膜越大,這個問題會越不明顯。另外,低頻的量感和衝擊力,靜電喇叭也是沒法和動圈式喇叭比的。高頻(最少ML的)滾降也比動圈式的早很多。

    Magnaplannar的喇叭工作原理和靜電喇叭不同。它們的阻抗很穩定,可以製造的聲壓也高些。但是,它們也是有類似的缺點,低頻量感和衝擊力不夠,大型管弦樂的動態有些壓縮。為什麼我知道?我的臥房裡就有一對MG。聽室內樂,聽人聲,那真是好聽的不得了。樂器的形體感,空間感,擬真度,那都是一流的。同樣價錢的動圈式喇叭,在這幾點是很難贏的。

    另外還有像Apogee的侶帶式的(我只在朋友家聽過一兩次),我經驗不夠就不提了。

  7. #6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低頻的量感和衝擊力,靜電喇叭也是沒法和動圈式喇叭比的。高頻(最少ML的)滾降也比動圈式的早很多。

    Magnaplannar的喇叭工作原理和靜電喇叭不同。它們的阻抗很穩定,可以製造的聲壓也高些。但是,它們也是有類似的缺點,低頻量感和衝擊力不夠,大型管弦樂的動態有些壓縮。
    或許可以想一下,為何會如此?
    以那麼大的振膜面積,振膜只需要小小的行程就能發出等效於小振膜的音壓,為何會覺得低頻量感和衝擊力不夠?
    市面上的動圈喇叭,除了少數的四件式之外,振膜總面積都遠比這些屏風型喇叭小,沒道理反倒大振膜的低頻差啊...

    來看看這個例子的振幅頻率響應

    確實是低頻段振幅偏低了,以一般動圈喇叭而言,低頻部分總是遠比中頻高3~6dB以上
    再看低頻段

    最低的峰值可達35Hz,可見得低頻實力不差;
    但,整體而言,梳型濾波效應非常嚴重!
    對照組是HB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4/hbdrc.html ),空間尺寸類似,都是短邊擺法,
    http://1.bp.blogspot.com/-_eQdM8hsWw...%25A0%25BB.png

  8. #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或許可以想一下,為何會如此?
    以那麼大的振膜面積,振膜只需要小小的行程就能發出等效於小振膜的音壓,為何會覺得低頻量感和衝擊力不夠?
    市面上的動圈喇叭,除了少數的四件式之外,振膜總面積都遠比這些屏風型喇叭小,沒道理反倒大振膜的低頻差啊...

    來看看這個例子的振幅頻率響應

    確實是低頻段振幅偏低了,以一般動圈喇叭而言,低頻部分總是遠比中頻高3~6dB以上
    再看低頻段

    最低的峰值可達35Hz,可見得低頻實力不差;
    但,整體而言,梳型濾波效應非常嚴重!
    對照組是HB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4/hbdrc.html ),空間尺寸類似,都是短邊擺法,
    http://1.bp.blogspot.com/-_eQdM8hsWw...%25A0%25BB.png
    是啊!我是說衝擊力,不是說低頻的延伸。平面喇叭只要面積夠大,低頻延伸是沒問題的。所以,有些平面喇叭的擁護者會說其實是動圈式的喇叭誇大了低頻的衝擊力。

    另外要考量的是,平面喇叭是雙向發聲,背面的聲波和前面的是反向的,而且振幅是一樣的(這點可能更重要)。從喇叭背牆來的反射,很容易就和前面的波抵消或增強。這也許就是您看到的comb filter的現象。

  9. #8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是啊!我是說衝擊力,不是說低頻的延伸。平面喇叭只要面積夠大,低頻延伸是沒問題的。所以,有些平面喇叭的擁護者會說其實是動圈式的喇叭誇大了低頻的衝擊力。

    另外要考量的是,平面喇叭是雙向發聲,背面的聲波和前面的是反向的,而且振幅是一樣的(這點可能更重要)。從喇叭背牆來的反射,很容易就和前面的波抵消或增強。這也許就是您看到的comb filter的現象。
    嘿~果然是行家~

    分開來看兩聲道的振幅頻率響應更明顯,左聲道

    右聲道

    都是在80~100之間大凹,正是影響衝擊力的頻段。

  10. #9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分開來看兩聲道的振幅頻率響應更明顯,
    左聲道
    右聲道
    都是在80~100之間大凹,正是影響衝擊力的頻段。
    而我聽的是DRC校正後的,
    左聲道

    右聲道

  11. #10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振膜面積那麼大,聽來會不會粗?
    那天聽這張小提琴裡的Massenet: Thaïs - Méditation

    與這張裡的六月茉莉

    沒話說,音色絕美,古董名琴真的美,而且很真實。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