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共17頁 第一第一 ... 614151617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51 到 160 共計 168 條
  1. #15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由impulse reponse來看,間接音振幅幾乎都低於直接音(除非像是我的Spica TC50那種朝天的),因此加上的反相訊號並不會影響最後normalize後的0dB點。
    而凹陷,往往都是低達-30dB級,怎麼補啊?加個+30dB訊號?當然會衝高,normalize後就等於壓低其他訊號的振幅


    凹陷不也是反射音干擾嗎?

    不明白為何不能補?


    如果-30dB的頻率凹陷不能補,

    代表這麼大的變數不能控制?

    那如何用耳朵作微調呢?

    不用其他對策先處理嗎?

  2. #152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傳說'? 聽過後只有失望再失望的啦....我這套可是傳聞出名沒音場、沒深度、沒定位的系統呢:P:P:P

    有絕大的空間問題.....

    純粹就音質還OK....(sweat)(sweat)(sweat)

    引用 作者: 葉sir 查看文章
    會見 傳說中的系統..:O:O..興奮哪.

    life哥..多說無益~等你証明一切啦.8) 

  3. #153
    註冊日期
    2009-03-26
    文章
    7,165
    Thanks
    1,484
    Thanked 2,877 Times in 1,48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傳說'? 聽過後只有失望再失望的啦....我這套可是傳聞出名沒音場、沒深度、沒定位的系統呢:P:P:P

    有絕大的空間問題.....

    純粹就音質還OK....(sweat)(sweat)(sweat)
    那您繼續升級吧 8) 這套送我啦 我不嫌棄啦
    虛空有時盡 我願仍無窮

  4. #154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大概5,6公尺吧. 這毫無疑問的是反射音的問題(所以我才會去買吸音棉). Martin-Logan的SL3是hybrid的喇叭.
    那喇叭背波離聆聽位置約9.5m,假設背波反射音毫無損失,那麼與直接音的差異只有4.7dB...相當小,應該會嚴重干擾直接音聽感
    時間差11.7ms又特別長,更是明顯...
    引用 作者: 葉sir 查看文章
    會見 傳說中的系統..:O:O..興奮哪.
    life哥..多說無益~等你証明一切啦.8) 
    多多討論才能多思考自己漏了啥,搞錯了啥啊?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凹陷不也是反射音干擾嗎?
    不明白為何不能補?
    立刻就來一個我沒弄懂的...
    這說法也沒錯啊...為何不可呢?有空再來研究看看...查查DRC上的dip limiting...
    或許其中一個原因是,駐波波腹處因為音波反射不可能無損失,因此所得的振幅必然較小,
    相對之下,節點的振幅本就小,凹陷的量相對於波腹凸起的量一定多很多,要補就得加的很強,這就可能變成比impulse主體還要高了...

    DRC內定的是-20dB以下不救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如果-30dB的頻率凹陷不能補,
    代表這麼大的變數不能控制?
    那如何用耳朵作微調呢?
    這微調是說DRC參數的微調嗎?
    其實我調DRC參數主要是在不提高中頻pre echo量的前提下,盡量拉高校正量,尤其是中頻,並沒有用耳微調
    例如前二天坪林陳伯的例子,中頻幾乎沒校正,主要改善的是低頻,
    因此音色聽不出任何變化,只覺得乾淨清晰的多而已

    反倒是一些原本問題很大,校正量很大的例子,
    主人聽慣了中低頻比較厚的聲音,反倒希望能加點料,拉高中低頻的量...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不用其他對策先處理嗎?
    前陣子就在和葉sir及jagdzaku討論這個...
    最好的方式是先藉由調整位置避免嚴重的凹陷集中在一區,例如葉sir家的例子,70~120Hz之間很大範圍的凹陷,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R+mag+low.png
    再用DRC去解決駐波造成的凸起問題。

    至於位置,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點是,一般我們喜歡用對稱空間,
    這就表示聆聽位置在橫軸的正中央!這正是駐波節點位置!
    橫軸長/340這頻率一定會嚴重衰減!

    不過,我希望的是喇叭就貼牆角,最不佔空間,單靠DRC校正就能有很大的改善,足夠讓一般人滿意囉~
    事實上DRC作者在文件上建議喇叭的擺法就是如此,algorithm先天上就適合這樣做。

  5. #155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又,AndyChu手上有async的USB DAC嗎?還是那位要去插花的有?要有Mac driver(OSX 10.6),
    我自己改的DAC畢竟是改機,總有極限,若能用好的DAC能避免優點被DAC限制。

  6. #156
    註冊日期
    2009-04-19
    文章
    74
    Thanks
    26
    Thanked 31 Times in 1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在錄音室裡,錄音室常用的監聽喇叭和音響迷用的好像差蠻多的。很少聽說有人在家裡用Genelec, Mackie,Yamaha NS10吧?
    Philips的古典音樂部門80年代起就是用quad esl-63,pro這型號就是應這需求做出來的
    後來也看過用esl 988/989

  7. #15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andychu the dCS U-clock就是Asychronous USB啦

  8. #158
    註冊日期
    2009-04-19
    文章
    74
    Thanks
    26
    Thanked 31 Times in 1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對照組是耳機,沒有間接音,聲音是否活生?
    尤其是stax這種略偏前方,仿喇叭的發聲方式...
    我實在太多年沒聽像話的耳機了...各位的經驗?
    我以前也是用stax sigma
    耳機的細節真的比較多
    比如king crimson "fallen angle"前面john wetton開始唱那裏,robert fripp的木吉它在左聲道後方有幾個輕巧的彈撥,音量很小,耳機聽起來十分清楚,就好像"彈"出來一樣,在二聲道系統卻很容易和其他聲音混在一起

  9. #159
    註冊日期
    2009-08-12
    文章
    51
    Thanks
    0
    Thanked 13 Times in 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gdzaku 查看文章
    我以前也是用stax sigma
    耳機的細節真的比較多
    比如king crimson "fallen angle"前面john wetton開始唱那裏,robert fripp的木吉它在左聲道後方有幾個輕巧的彈撥,音量很小,耳機聽起來十分清楚,就好像"彈"出來一樣,在二聲道系統卻很容易和其他聲音混在一起
    Fallen Angel 挑一下錯字

    那個吉他聲還真沒注意過耶

  10. #160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gdzaku 查看文章
    我以前也是用stax sigma
    耳機的細節真的比較多
    比如king crimson "fallen angle"前面john wetton開始唱那裏,robert fripp的木吉它在左聲道後方有幾個輕巧的彈撥,音量很小,耳機聽起來十分清楚,就好像"彈"出來一樣,在二聲道系統卻很容易和其他聲音混在一起
    一般來說,好像耳機會在音場的立體呈現上較吃虧,以我在音響展聽過有如一組爵士鼓在我面前幾公尺前演奏,一個人嘴巴在我正前上方唱歌〈我坐著,而就像有人站在我面前唱歌那樣的場景〉,我卻不曉得是從哪組喇叭發聲的經驗,的確如此,但耳機就是能讓人聽到需由麥克風收音才能聽到的許多細節!
    其實聽到細節,應該是不合於正常現場聆聽的情況,因為要聽到那樣的細節,耳朵勢必要在一定的距離!




    不過現在我來分享我對器材聲音改變的經驗,我想除了“換”之外,應該就是調整調校,也能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而我首推的就是小林兄的扭力調整,將機體螺絲用扭力起子,以相同數值鎖定,那種聲音回整、穩定的感覺,可能不是很大的一種感覺,卻讓人一聽再聽,等音樂結束時才發現~哇...

    剛剛也收到一直想換的鈦角錐,一換上,昨晚才剛反覆聽的唱片再聽,細節更多,其中一張假人頭錄音,特別是空間的感受更明顯了,當然發聲個體本身的細節是更多了...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