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共3頁 第一第一 123
顯示結果從 21 到 29 共計 29 條
  1. #21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fjialo 與 jackiex 都提到 MASTER 的重要,針對的是『原始錄音』不是麼完美的情況下;jackiex 講得很好:如果原始錄音己經完美無缺,那麼最好的MASTER就是沒有MASTER,小葉談的正是這個層次....:)

    而我嘗試想綜合上述觀點而有更多分享:

    一般而言,原始錄音再怎麼器材爛或技術差,至少都有『動態與暫態完整』的優點,也就是會比較有『活生感』;但是,由於技術水準有差,往往會有以下先天缺陷:

    第一、音場或舞台的聽感扭曲或者錯亂,這是由於麥克風位置擺放不佳造成的直接缺陷,先前評論過的音響論壇CD之掌聲測試就是這裡有問題。

    第二、頻寬雖寬、但是彼此干擾而有不平順的感覺。若說我對瑋秦校聲CD有一點不夠滿足,就是發生在這個層次了;而 MDG GOLD 系列雖然比較平順,但是應該是透過一點點修飾動態造成的。

    第三、空間感雖然真實,但是空間反射音與直接音彼此干擾,導致錄音時就有不平順的波段。如果手上有 EMI FRANCE 的馬替農大全集,會明顯發現德布西的錄音優於拉威爾,就是發生在這個層次。

    而以上三大問題,對於多麥克風後製錄音,剛好完全相反;除非你極端偏好真實感與活生感,否則上述問題對於多麥克風後製混音比較不是問題。

    從心理學來說,每一個人的音響聽感都會有自己的『偏好』;極端討厭雜音的人,當然不會喜歡LP或MONO錄音;極端討厭高頻太利的人,當然討厭CD。同樣的,以上特色不同,當然就會造成大家喜好彼此不同了。

    不過,多麥克風後製混音是極難產生『動態與暫態完整』的『活生感』,反之,少麥克風極少後製的錄音卻可能在高級錄音師手下免於上述三大缺點的影響;所以就『追求極致』來說,我才會偏好強調不要MASTER,因為它才有可能達到極致無缺點的錄音。

    此外,增加 MASTER 的錄音往往意謂著減小音樂的訊息量:突顯特色就是意謂著消滅其他不重視的特色。因此對於增進音樂本身的欣賞能力是有頗大的壞處的;所以對於熱愛音樂且想要有所成的『愛樂者』來說,雖然常見錄音是MASTER的,但是比較沒有MASTER的高訊息量唱片之曲目廣泛絕對夠用、夠聽;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強烈建議學會欣賞減少MASTER的唱片。
    請教psycho兄,有“免於上述三大缺點”的唱片可以推薦嗎?:)

  2. #22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不知道是否用詞的問題,我怎麼覺得調校正確的音響系統,播放一般流行的 1812 唱片應該是越平面才是越正確....
    喔?這樣啊:O

    我的是~http://www.review33.com/event/200107/1812.php 裡推薦MERCURY這張!

  3. #2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請教psycho兄,有“免於上述三大缺點”的唱片可以推薦嗎?:)
    我在軟體區推薦的 EMI FRANCE、上揚的 HARMUNIA MUNTI、新天新地的唱片.....推薦很多耶!如果要最便宜的示範片,現在推薦 EMI FRANCE 的馬替農與ORTF之德布西管弦樂集....:) LP 也一樣,美國 ANGEL 版一張 299。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喔?這樣啊:O
    我的是~http://www.review33.com/event/200107/1812.php 裡推薦MERCURY這張!
    我一時找不到這張,拿 TELARC CD-80541 這張來開刀好了....:P

    請轉到砲聲段,它的暫態的確可怕,請小聲播放以免傷害音響器材...8)

    問題是砲聲過後的『殘響』。任何聽過超低頻碰撞聲的,都知道這種聲音的殘響多的是超低頻;也就是說,大砲『碰!』之後,會感覺它的低頻『先撞中心口』,再來是『很沈重的超低頻從四面八方壓住身體』,有當過兵被砲聲震憾過的人應該可以理我上述的描述。

    如果是鋼琴或管風琴,則是『先輕碰一下心口』再『很柔和的超低頻從四面八方撫摸身體』。

    今天以 TELARC CD-80541 這張而論,砲聲是出現在樂團前方位置且先不論,砲聲的『殘響』,明顯是『向後發射』到『音場後方』,而且『向後發射』時,砲聲應有的超低頻通通被削減地一乾二淨,我是懷疑它不是真正的砲聲殘響而是人工殘響。這正是後製過度的標準特色。

    所以如果音響系統『沒有表現出正確的深度層次』,就會把『向後發射』到『音場後方』感覺成音場很深很大,表面上是播放這張唱片產生空間感,實際上是主動破壞音響系統的深度層次感。深度層次正確的音響系統,會把『向後發射』到『音場後方』這個人工化的『慧星』拖得又長又遠,無情地告訴我們這不是砲聲而是echo聲....:P

    因此以這張唱片而論,音響系統調校越正確,砲聲應該越『平』、『平』得可以發現前述『向後發射』到『音場後方』的現象...:)

  4. #24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psycho兄真的是見多識廣咧!(y)

    真的很難得,我會再好好研究psycho兄所提到的,包括軟體也要再去搜羅一下了,才能作對比跟印證:o

  5. #25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Psycho大說“不過,多麥克風後製混音是極難產生『動態與暫態完整』的『活生感』,反之,少麥克風極少後製的錄音卻可能在高級錄音師手下免於上述三大缺點的影響;所以就『追求極致』來說,我才會偏好強調不要MASTER,因為它才有可能達到極致無缺點的錄音。”

    我對這段話不能認同。在多麥克風收音的情況下,麥克風通常會比較靠近樂器或歌手。所以理論上來說,錄到的樂器或歌手的聲音的動態(dynamic range)和暫態(transient response)一定比單點錄音在遠距離收到的多(聲音的傳播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但是因為錄音師或是後製工程師要讓這些不同的音軌混音然後“製造”出一個“自然” 的“錄音空間”,他們必須調整每個音軌的音量大小(來製造出音源的遠近)。
    少麥克風錄音通常必須在遠距離完成(不然錄到的聲音會favoring必較靠近的樂器),所以無可避免的一定會收到比多麥克風錄音多的反射音還有樂器和樂器合奏出來的聲音。也因為這個緣故,後製的工作就少了很多。我想這才是Psycho大會覺得缺少“活生感”的原因。因為多麥克風錄音少錄了很多現場聽到的很多聲音。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不都用少麥克風錄音呢?別忘了,錄音間的租金很貴的,要整個樂團坐在那等錄音師找到完美的錄音位置,錢可是論分鐘算的。最簡單的辦法是多麥克風錄音,再回家調大小聲囉!

  6. #2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單點 => 可不用Master => 有機會達到最完美的自然
    多點 => "一定"要Master (人工調整)

    Hall好像比較貴........

  7. #2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單點 => 可不用Master => 有機會達到最完美的自然
    多點 => "一定"要Master (人工調整)

    Hall好像比較貴........
    在美國的音樂廳錄音的確很貴。除了要付樂團錢(也是論分鐘算),還要付音樂廳的工作人員(燈光,音響,等等),還有那些工會(演員工會,樂團工會,工作人員工會,族繁不及備載)也要撈一筆。這麼說好了,只要你要的聲音通過他們的線路就得交錢。即使是自己的麥克風也一樣。去年幫一個慈善團體辦個演唱會才發現這些東西。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現場錄影(用自己的錄影機),愛怎麼錄就怎麼錄!

  8. #28
    註冊日期
    2008-09-05
    文章
    521
    Thanks
    1,794
    Thanked 88 Times in 55 Posts

    預設

    不只美國...在台灣的音樂廳錄音一樣很貴啊...
    更別提還要後製了...

  9. #2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psycho兄真的是見多識廣咧!(y)

    真的很難得,我會再好好研究psycho兄所提到的,包括軟體也要再去搜羅一下了,才能作對比跟印證:o
    客氣啦!歡迎中毒,到時就會跟底下這個可憐的 kevintran 一樣重買一大堆唱片........:P :P
    ( 其實真正害到的是我自己,發現這個錄音藝術的現象後,我至少多買了六仟多張以上的CD唱片....:O:^) )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Psycho大說“不過,多麥克風後製混音是極難產生『動態與暫態完整』的『活生感』”

    我對這段話不能認同。在多麥克風收音的情況下,麥克風通常會比較靠近樂器或歌手。所以理論上來說,錄到的樂器或歌手的聲音的動態(dynamic range)和暫態(transient response)一定比單點錄音在遠距離收到的多(聲音的傳播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kevintran 說的沒錯;但是在實務上,似乎進行混音後製時,會導致不同音軌之間嚴重的相位失真,再導致全頻段的暫態嚴重受損。從學理上 kevintran 說的比較正確,但是在實務上我說的感受很有參考價值喔!....

    或者以上述 1812 砲為例:砲聲出來時,的確暫態與動態都極佳;但是砲聲之後的殘響則是完全不正確。kevintran 說的是前者(砲聲一出),我強調的是後者(砲後殘響)...:)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