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麼猜想:按照我對錄音極高標準的要求,你可能會經歷到:
雖然變成『很正經的認真聽』,但是聽完後的感覺卻可能比以前更輕鬆!:o
等著看看會不會變成這樣子?...:D
可列印查看
再來就是這一張片子了
http://he.cycu.edu.tw/rwind/1c1059.jpg
這一張片子,就真是沒話說了,音響效果一流,但是也考驗著系統
不愧是得獎的片子,與上一張CD,同樣的音量下,展現出來的竟然是令人處處驚奇的聲音
第3首的人聲大合唱,讓人有天堂的感覺
第7首,沒錯就是大師所謂的大場面部分,這真是大爆棚樂段,
所有的樂器齊鳴,此時系統聽到的聲音,要不能亂,對我這種重口味的人
這才是我要的聲音
第8首,一開始的笛聲加上合唱團的清吟,如同午後慵懶太陽下的大草原風光,
但是接著旋律一轉,大片的管絃樂,這就是我要的豪邁曲風
這一段的對比與落差真是大啊
沒錯,這張唱片是不好表現的,裡面有長笛吹到高音部分
若是聽不習慣會認為片子過尖,但是系統應該調整到笛聲是合理的尖
想像一下,哨子聲大力的在你附近吹起,你耳朵應該會有些不適
這片中的聲音就是這樣
還有大量的定音鼓,大鼓部分,暫態的反應要夠快,低音要沉潛的夠深,
這部分也需要有好喇叭的搭配
總結:沒事幹麻買一張片子來考驗自己的系統啊:P
不過大音壓下聽來,真是過癮啊8)
其實我正是以這種目的而推薦的:這張唱片的目的就是得到『徹底的精神放鬆』。如果是要得到所謂哲思式的感動,我會推薦蕾菲布的貝多芬;如果是期待適當的情感渲染,我會推薦上次推薦你的馬克維奇之貝多芬命運或其他;如果期待慶典式的華麗熱鬧感,那就得推薦巴洛克式風格音樂。
因此你聽得出『輕鬆』,在我看來是聽到真正的內涵了....:D
至於為什麼能感受到『輕鬆』?我在猜,是因為本唱片除了單隻樂器聲音極度地真實外,管弦樂錄音中最困難的『合奏之混合音色』的真實感,這張唱片也表現極佳。也就是說,聽這張唱片幾乎可以完全不需要總譜,就可以聽到所有聲部之所有的音符、與所有音符合奏之效果。
同樣的,作曲家的作曲技巧也如此。你會發現作曲家不只表現出獨奏樂器與合奏樂器之對比,還會變化不同的樂器來得到不同的『音色效果』。這種效果是要得到『不同的音色美感』而不是不同的『音效快感』,所以聽起來就理所當然很輕鬆了。
於是如果到更多樂器聲部之音色美感,就會得到更誇張的『輕鬆感』。其實就我的音樂欣賞立場,我會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輕鬆聽音樂』、『聽音樂、輕鬆就好!』...:D
這張唱片最容易入門『輕鬆感』的是第七軌的《小精靈》第一曲,重點是一開始『左右全部的弦樂與左法國號、右小號長號』之混合效果的『大場面』,然後是強調撥弦與打擊樂器之輕靈泛響空間的『小場面』。完全像是成仙般的逍遙美感,所以我在陶藝家孫大哥那裡推舉皮爾奈是匯通東西文化的古典音樂家之典範。
音響效果最多最複雜,也最難分辨的是第五軌,這個就太難寫了,等我以後再寫...(blush)
michael99 不知道對那一首或那一瞬間(第幾軌幾分幾秒?)最有感覺?不妨提出來讓我嘗試再分析一下!...:) :)
《西達利斯與小牧神》這張唱片有很好的樂曲解說喔!不是我寫的,請參考以下網址:
法國芭蕾音樂的遺珠─皮爾奈的《西達利斯與牧神》 陳奕廷 著
http://life.fhl.net/Music/cd/rwind/1c1059.htm
聽起來是『音樂的內容』對你造成聽感的取向不同....:)
小牧神那張是芭蕾戲劇音樂,比較傳統(或說比較接近華格納、柴 可夫斯基、布拉姆斯、貝多芬....),高潮迭起的感覺會比較容易抓到。
而《音樂會的印象》(紅色那張第一曲)則是比較現代的古典音樂(你又聽到了!(clap)(clap)),不重視旋律與劇情,而是以音色來說故事。因此,不容易出現前者那種明確的起承轉合。所以,就不容易有高潮的驚喜感了。
這個不是意謂著你聽不懂,其實我自己聽音樂一向走精而不走廣,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先天就是比較偏好某種音樂取向而不偏好其他取向。
嗯,看起來我得拿小牧神當成主要的溝通語言....:D